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基于不同加速冷却法的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控制及性能优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课题背景第9页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管线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第10-13页
     ·管线钢的应用第10-11页
     ·管线钢的发展趋势第11-13页
   ·双相钢的发展和应用第13-14页
   ·大变形管线钢的发展动态及其研究现状第14-18页
     ·大变形管线钢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大变形管线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19-23页
   ·实验材料第19页
   ·热模拟实验第19-20页
     ·Gleeble-2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简单介绍第20页
     ·热模拟试样类型第20页
   ·力学性能实验第20-22页
     ·拉伸性能实验第20-21页
     ·冲击韧性实验第21页
     ·硬度实验第21-22页
   ·显微组织分析实验第22-23页
第三章 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第23-30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原理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6页
     ·热模拟试验第23-24页
     ·临界点的确定第24页
     ·金相分析及硬度实验第24-25页
     ·CCT曲线的建立第25-2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6-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管线钢适度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第30-41页
   ·引言第30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获取双相组织的适度加速冷却法第30-31页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第31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1-34页
     ·强塑性实验第31-33页
     ·冲击韧性实验第33-34页
   ·分析讨论第34-40页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第34-38页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第38-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管线钢临界区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第41-53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41-42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获取双相组织临界区加速冷却方法第41-42页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第4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2-46页
     ·强塑性实验第42-44页
     ·冲击韧性实验第44-45页
     ·综合力学性能比较第45-46页
   ·分析讨论第46-51页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组织含量对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第50-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管线钢延迟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第53-64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53-54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获取复相组织的延迟加速冷却法第53-54页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第54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4-57页
     ·强塑性实验第54-56页
     ·冲击韧性实验第56-57页
     ·综合力学性能比较第57页
   ·分析讨论第57-62页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第57-60页
     ·组织含量对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七章 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的变形和断裂第64-74页
   ·引言第64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64-65页
     ·实验材料第64页
     ·拉伸试验第64-65页
     ·断口观察试验第65页
   ·变形与断裂过程中的实验观察第65-73页
     ·显微组织和塑性变形的关系第65-66页
     ·断裂过程的实验观察第66-70页
     ·大变形管线钢断裂模型的建立第70-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八章 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关系的回归分析第74-82页
   ·引言第74页
   ·回归分析方法及原理第74-79页
     ·多元线性回归原理第74-75页
     ·运用Excel软件回归分析方法第75-77页
     ·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第77页
     ·表征双相组织特点的组织参量第77-78页
     ·组织参量与性能的回归、方差分析第78-79页
   ·分析讨论第79-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九章 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详细摘要第87-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总线技术管材真空退火炉监控系统研究
下一篇: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评估--以榆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