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6页 |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抗滑桩结构类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组合式抗滑桩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抗滑桩计算与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h 型抗滑桩受力特点与工程适宜性研究 | 第26-42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与受力特点研究 | 第27-34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分析假设 | 第27-28页 |
·前、后排桩土压力分析 | 第28-29页 |
·桩的内力与位移 | 第29-34页 |
·滑坡和高边坡灾害主要工程防治措施与适应条件 | 第34-37页 |
·h 型抗滑桩工程适应条件分析 | 第37-41页 |
·h 型抗滑桩适宜应用于剩余下滑力大的滑坡工程治理 | 第37-40页 |
·h 型抗滑桩适宜应用于路堑边坡的收坡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h 型抗滑桩荷载分析与结构计算 | 第42-72页 |
·荷载分析 | 第42-48页 |
·滑坡推力分析 | 第42-44页 |
·h 型抗滑桩荷载分布规律 | 第44-48页 |
·基于三次超静定图乘法的 h 型抗滑桩受荷段求解 | 第48-51页 |
·h 型抗滑桩锚固段计算研究 | 第51-69页 |
·桩底支撑条件与基本计算方法 | 第51-53页 |
·h 型抗滑桩锚固段弹性桩 P-y 曲线法计算研究 | 第53-60页 |
·h 型抗滑桩刚性桩法 | 第60-69页 |
·h 型抗滑桩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69-70页 |
·后排桩抗倾覆力矩 | 第69-70页 |
·前排桩抗倾覆力矩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h 型抗滑桩结构承载力计算与配筋设计 | 第72-86页 |
·设置原则与设计内容 | 第72-75页 |
·设置原则 | 第72页 |
·h 型抗滑桩的设计要求及设计内容 | 第72-75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承载力计算 | 第75-84页 |
·h 型抗滑桩正截受拉设计 | 第76-81页 |
·h 型抗滑桩斜截设计 | 第81-84页 |
·h 型抗滑桩配筋设计的相关要求 | 第84-85页 |
·h 型抗滑桩构造要求 | 第84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构件基本规定 | 第84-85页 |
·h 型抗滑桩材料要求 | 第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h 型抗滑桩数值分析与参数影响研究 | 第86-113页 |
·基于桩—土作用的 h 型抗滑桩有限元模型 | 第86-90页 |
·桩—土屈服准则和接触面模型 | 第87-88页 |
·单元及参数的选择 | 第88页 |
·有限元模型尺寸 | 第88-89页 |
·荷载 | 第89页 |
·边界条件 | 第89-9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斜坡岩土变形与应力 | 第90页 |
·h 型抗滑桩位移和应力 | 第90-93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第93-111页 |
·排距 Z 对 h 型抗滑桩桩的影响 | 第93-97页 |
·h 型抗滑桩土拱效应分析与合理桩间距确定 | 第97-103页 |
·桩间土变形模量对 h 型抗滑桩结构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桩顶约束条件对 h 型抗滑桩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悬臂段长度变化对 h 型抗滑桩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6章 h 型抗滑桩大型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 第113-155页 |
·模型相似比设计 | 第113-115页 |
·试验模型与一定比例的工程结构应力、应变关系 | 第113-114页 |
·试验模型与一定比例的工程结构在配筋比ρ相同时,抗弯强度关系 | 第114页 |
·试验模型与一定比例的工程结构变形位移关系 | 第114-115页 |
·试验设备及抗滑桩模型的制作 | 第115-118页 |
·试验设备 | 第115-116页 |
·模型制作 | 第116-118页 |
·h 型抗滑桩试验模型结构计算 | 第118-126页 |
·试验模型计算参数 | 第118-119页 |
·结构计算 | 第119-126页 |
·h 型抗滑桩结构模型试验 | 第126-138页 |
·试验步骤 | 第126-12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8-138页 |
·门架式抗滑桩试验模型结构计算 | 第138-146页 |
·试验模型计算参数 | 第138-139页 |
·结构计算 | 第139-146页 |
·门架式抗滑桩结构模型试验 | 第146-153页 |
·试验步骤 | 第146-14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49-153页 |
·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7章 h 型抗滑桩施工工艺与施工控制 | 第155-171页 |
·h 型抗滑桩桩帽的制作 | 第155-157页 |
·h 型抗滑桩施工工序研究 | 第157-160页 |
·施工设计与作业控制要点 | 第160-165页 |
·桩位 | 第160-161页 |
·开孔 | 第161-163页 |
·制作与安装钢筋笼 | 第163页 |
·现浇混凝土 | 第163-165页 |
·连系梁与剩余桩身的浇筑 | 第165页 |
·检测 | 第165页 |
·h 型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 | 第165-166页 |
·基本要求 | 第165页 |
·质量标准与检测 | 第165-166页 |
·施工监控 | 第166页 |
·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 第166-170页 |
·石方钻爆开挖技术 | 第166-167页 |
·地下水排除 | 第167-169页 |
·桩井塌方处理 | 第169-170页 |
·小结 | 第170-171页 |
第8章 三峡库区大坪滑坡治理工程应用研究 | 第171-202页 |
·工程概况 | 第171-174页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1-173页 |
·滑坡初步分析 | 第173-174页 |
·滑坡动态监测及已施工桩检测分析 | 第174-183页 |
·地表变形特征 | 第175-177页 |
·空间变形特征 | 第177-180页 |
·已施工抗滑桩变形 | 第180-183页 |
·综合分析 | 第183页 |
·设计原则与基本计算 | 第183-186页 |
·设计原则 | 第183-184页 |
·力学参数选取与推力计算 | 第184-186页 |
·两工程治理方案 | 第186页 |
·方案技术对比 | 第186-197页 |
·设桩位置分析 | 第186-189页 |
·桩体内力分析 | 第189-197页 |
·工程经济对比 | 第197-200页 |
·三类抗滑桩静态造价对比 | 第197-199页 |
·滑坡治理方案工程经济对比 | 第199-200页 |
·小结 | 第200-202页 |
结论 | 第202-205页 |
致谢 | 第205-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