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 | 第11-12页 |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 | 第12-13页 |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13-14页 |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概述 | 第16-23页 |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农村土地的概念 | 第16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 | 第16-17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 第17-18页 |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原则 | 第17页 |
·坚持不改变士地的农业用途原则 | 第17页 |
·坚持自愿、合法、有偿原则 | 第17-18页 |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 | 第18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 | 第18-20页 |
·转包 | 第18-19页 |
·出租 | 第19页 |
·互换 | 第19页 |
·转让 | 第19页 |
·入股 | 第19-20页 |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进 | 第20-23页 |
·1949年—1953年——农民土地私有制 | 第20页 |
·1953年—1956年底——农民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 | 第20-21页 |
·1956年底—1978年——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 第21页 |
·197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21-23页 |
第3章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第23-28页 |
·沁阳市概况介绍 | 第23页 |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因素 | 第23-24页 |
·政策法规和政府的引导 | 第23-24页 |
·沁阳的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结构所致 | 第24页 |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 第24页 |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探索 | 第24-28页 |
·公开竞拍,敲响第一锤 | 第24-25页 |
·整村流转,集约经营 | 第25-26页 |
·家庭承包制+专业合作社 | 第26页 |
·完善服务,保障流转 | 第26-28页 |
第4章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 | 第28页 |
·农村十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 第28-29页 |
·农村土地流转效益不高 | 第29页 |
·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农民恋土情节浓厚,认识不到位 | 第29页 |
·政策、法规不健全 | 第29-30页 |
·欠缺合理的价格机制 | 第30页 |
·流转合同行为不规范 | 第30-31页 |
·管理上的错位 | 第31页 |
·城镇化程度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 第31-32页 |
·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农民有后顾之忧 | 第32-33页 |
第5章 完善沁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 第33-41页 |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予以良性引导 | 第33-34页 |
·培训干部,加强宣传 | 第33页 |
·鼓励先进,推广典型 | 第33-34页 |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严格规制土地流转 | 第34-35页 |
·丰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内容 | 第34页 |
·丰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形式 | 第34-35页 |
·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 | 第35页 |
·确定合理的基准价格 | 第35页 |
·坚持流转的有偿性和价格的公开性 | 第35页 |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行为 | 第35-36页 |
·大力倡导签订流转合同 | 第35-36页 |
·规范流转合同的形式和签订程序 | 第36页 |
·做好政府职能定位 | 第36-37页 |
·做好监督管理 | 第36-37页 |
·强化服务职能 | 第37页 |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充分转移剩余劳动力 | 第37-38页 |
·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第37-38页 |
·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 第38页 |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 第38-41页 |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体制 | 第39页 |
·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 第39页 |
·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