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目录 | 第1-6页 |
| CONTENTS | 第6-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 | 第17-30页 |
| ·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17页 |
| ·异常诊断与保护方案研究 | 第17-20页 |
| ·异常诊断方案 | 第18-19页 |
| ·保护原理 | 第19-20页 |
| ·均衡管理方案研究 | 第20-23页 |
| ·耗散型均衡方案 | 第20-21页 |
| ·非耗散型均衡方案 | 第21-23页 |
| ·电池剩余电量算法研究 | 第23-28页 |
| ·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定义 | 第23页 |
| ·影响电池剩余电量的因素 | 第23-24页 |
| ·常见的SOC估算算法 | 第24-25页 |
| ·本课题所采用的SOC估算算法 | 第25-28页 |
| ·通信管理方案研究 | 第28-30页 |
| ·通信传输方式 | 第28页 |
| ·监控内容 | 第28页 |
| ·通信过程 | 第28页 |
| ·信息结构 | 第28-29页 |
| ·数据格式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0-41页 |
|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整体框架 | 第30-31页 |
| ·中央处理单元 | 第31-32页 |
| ·晶体振荡电路 | 第31-32页 |
| ·复位与下载电路 | 第32页 |
|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第32-36页 |
| ·电压采集电路 | 第32-34页 |
| ·电流采集电路 | 第34-35页 |
| ·温度采集电路 | 第35-36页 |
| ·保护与充放电控制电路设计 | 第36页 |
| ·通信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 ·均衡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 ·系统显示设计 | 第38-39页 |
| ·其他功能设计 | 第39-40页 |
| ·系统硬件的抗干扰性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1-55页 |
| ·下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41-52页 |
| ·主程序 | 第41-42页 |
| ·数据采集功能 | 第42-45页 |
| ·系统异常处理与显示 | 第45-48页 |
| ·短路及充电过流保护模块 | 第48-50页 |
| ·均衡模块 | 第50-51页 |
| ·下位机通信模块 | 第51-52页 |
|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52-55页 |
| ·软件编程环境 | 第52页 |
| ·串口通信流程 | 第52-53页 |
| ·监控系统界面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试验 | 第55-61页 |
| ·试验环境 | 第55页 |
| ·电池管理系统数据精度试验 | 第55-56页 |
| ·电压测量试验 | 第55-56页 |
| ·电流测量试验 | 第56页 |
| ·温度测量试验 | 第56页 |
| ·故障诊断与串口通信试验 | 第56-59页 |
| ·功耗调试试验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