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策略探究--基于证券化工具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引言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写作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长寿风险概述 | 第16-24页 |
·长寿风险定义 | 第16页 |
·长寿风险特点 | 第16-18页 |
·长期持续的系统风险 | 第16-17页 |
·不同的承担主体 | 第17页 |
·长寿风险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 第17-18页 |
·长寿风险成因 | 第18-20页 |
·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 第18-19页 |
·实际平均寿命大于精算平均预期余命 | 第19页 |
·个人养老金的可继承性 | 第19-20页 |
·长寿风险对寿险公司的影响 | 第20-21页 |
·对产品定价的影响 | 第20页 |
·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 第20-21页 |
·对公司准备金和资产负债的影响 | 第21页 |
·传统的长寿风险管理策略 | 第21-24页 |
·风险自留 | 第21-22页 |
·寿险公司自身产品设计和股票投资 | 第22页 |
·再保险分出 | 第22-24页 |
2.长寿风险证券化工具分析(1) | 第24-33页 |
·长寿风险证券化工具发行情况 | 第24-25页 |
·长寿风险证券化的演变过程与长寿风险证券化优势 | 第25-27页 |
·长寿风险债券 | 第27-33页 |
·长寿风险债券的定义 | 第27页 |
·长寿风险债券的分类 | 第27-28页 |
·长寿风险债券的运行机制 | 第28-29页 |
·长寿风险债券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长寿风险债券的优缺点 | 第31-33页 |
3.长寿风险证券化工具分析(2) | 第33-43页 |
·长寿风险互换 | 第33-37页 |
·长寿风险互换的定义 | 第33页 |
·长寿风险互换的分类 | 第33-34页 |
·长寿风险互换的运行机制 | 第34-35页 |
·长寿风险互换案例分析 | 第35-36页 |
·长寿风险互换优缺点 | 第36-37页 |
·长寿风险期货与期权 | 第37-40页 |
·长寿风险期货 | 第37-38页 |
·长寿风险期权 | 第38-39页 |
·长寿风险期货期权优缺点 | 第39-40页 |
·长寿风险证券化工具的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共同特点 | 第41页 |
·不同特点 | 第41-43页 |
4.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3-50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的概况 | 第43-44页 |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 第43-44页 |
·我国寿险业养老保险受长寿风险影响状况 | 第44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 | 第45-47页 |
·专业人才储备的可行性 | 第45-46页 |
·资本市场支持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监管环境、信息制度的可行性 | 第47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目前存在的障碍 | 第47-50页 |
·主体缺失 | 第47-48页 |
·技术障碍 | 第48页 |
·法律问题 | 第48-49页 |
·税收问题 | 第49-50页 |
5.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建议 | 第50-57页 |
·充分运用长寿风险管理的传统策略 | 第50-51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建议——内在机制设计 | 第51-53页 |
·长寿风险债券内在机制设计 | 第51-52页 |
·长寿风险互换内在机制设计 | 第52-53页 |
·长寿风险期货期权内在机制设计 | 第53页 |
·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建议——外在环境支持 | 第53-57页 |
·资本市场环境的支持 | 第53-54页 |
·资信评级环境的支持 | 第54-55页 |
·监管环境的支持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