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垕《画鉴》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汤垕及《画鉴》综述 | 第11-18页 |
| (一) 汤垕生平事略 | 第11-13页 |
| 1. 元代早期的文化背景 | 第11-12页 |
| 2. 汤垕的家世及生平仕途 | 第12-13页 |
| 3. 厚积薄发、精于鉴画 | 第13页 |
| (二) 《画鉴》综述 | 第13-18页 |
| 1. 《画鉴》的成书时间 | 第14-15页 |
| 2. 《画鉴》的体例及版本 | 第15-16页 |
| 3. 《画论》与《古今画鉴》 | 第16-18页 |
| 二、《画鉴》的观画之道 | 第18-26页 |
| (一) 形神兼备——“六法”的新解读 | 第19-22页 |
| (二) 贵在古意——品评绘画的新标准 | 第22-23页 |
| (三) 以书入画——文人画的独特气质 | 第23-26页 |
| 三、《画鉴》的鉴画之法 | 第26-40页 |
| (一) 气韵鉴定法 | 第26-29页 |
| (二) 题印、著录鉴定法 | 第29-36页 |
| (三) 材质、装裱鉴定法 | 第36-40页 |
| 四、《画鉴》对当代书画鉴定的影响 | 第40-46页 |
| (一) 确立了以气韵鉴书画的准则 | 第40-41页 |
| (二) 为书画鉴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第41-42页 |
| (三) 为书画鉴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第42-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画鉴》(马采注释1962年版) | 第51-70页 |
| 作者绘画作品 | 第70-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