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系统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给水管网计算理论 | 第15-27页 |
| ·管网计算的基础方程 | 第15-18页 |
| ·节点方程(连续性方程) | 第15-16页 |
| ·压降方程 | 第16-17页 |
| ·回路方程(能量方程) | 第17-18页 |
|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 第18-27页 |
| ·管网基本方程组矩阵表示 | 第18-20页 |
| ·解节点方程法 | 第20-21页 |
| ·解管段方程法 | 第21-22页 |
| ·解环方程法 | 第22-24页 |
| ·运用EPANET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 第24-27页 |
| 第3章 给水管网建模 | 第27-35页 |
| ·给水管网工况的动态特性 | 第27-28页 |
| ·节点流量的随机性 | 第27-28页 |
| ·节点压力和管段流量的随机性 | 第28页 |
| ·管道阻力系数的动态变化 | 第28页 |
| ·管网实际工况复杂 | 第28页 |
| ·管网建模的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 ·模拟内容 | 第29页 |
| ·给水管网模型的类型 | 第29-30页 |
| ·建模的主要作用 | 第30-31页 |
| ·给水管网建模步骤及流程 | 第31-32页 |
| ·建模步骤 | 第31-32页 |
| ·给水管网建模技术流程 | 第32页 |
| ·模型校核 | 第32-35页 |
| ·模型校核的定义 | 第32-33页 |
| ·模型的精度和评价 | 第33页 |
| ·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 | 第33-34页 |
| ·校核模型的数据 | 第34-35页 |
| 第4章 给水管网系统的数值模拟应用 | 第35-61页 |
| ·给水管网系统数值模拟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 ·节点流量的确定 | 第36-38页 |
| ·节点的选取 | 第36页 |
| ·在地形图上划定节点流量区域的方法 | 第36-37页 |
| ·制作用水模式曲线的原理 | 第37-38页 |
| ·管网阻力系数的确定 | 第38-42页 |
| ·海曾—威廉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39页 |
| ·海曾—威廉系数的实测原理 | 第39-40页 |
| ·海曾—威廉系数的实测方法 | 第40-42页 |
|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算例 | 第42-61页 |
| ·连铸机直接冷却用水管网 | 第42-49页 |
| ·连铸机直接冷却用水管网节点流量与压力关系的分析 | 第43-44页 |
| ·流量和粗糙度系数对水头损失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管网中阀的作用分析 | 第45-49页 |
| ·轧钢低压用水管网 | 第49-54页 |
| ·轧钢低压用水管网中节点流量和节点水压关系分析 | 第50-51页 |
| ·粗糙度系数和水头损失关系分析 | 第51-52页 |
| ·阀作用的分析 | 第52-54页 |
| ·轧钢平流沉淀池用水管网 | 第54-56页 |
| ·轧钢浊环高速过滤器用水管网 | 第56-59页 |
| ·对管网分析的总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钢铁生产给水过程试验研究 | 第61-73页 |
| ·某钢厂热轧车间供水系统 | 第61-66页 |
| ·层流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61-63页 |
| ·快速冷却回路 | 第62页 |
| ·层流+紧凑冷却循环回路 | 第62-63页 |
| ·层流冷却回路 | 第63页 |
| ·过滤循环回路 | 第63页 |
| ·直接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63-65页 |
| ·供水循环控制 | 第63-65页 |
| ·旋流池到平流池泵送同步控制 | 第65页 |
| ·平流池送过滤泵的同步智能控制系统 | 第65页 |
| ·间接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65-66页 |
| ·间冷循环同步智能控制子系统 | 第65页 |
| ·加热炉供水同步智能控制子系统 | 第65-66页 |
| ·旁滤供水系统同步智能控制子系统 | 第66页 |
| ·现场试验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与实现方法 | 第71-73页 |
| ·冷却过程的智能控制 | 第71页 |
| ·水位控制智能控制系统 | 第71页 |
| ·旁路过滤循环智能控制 | 第71-7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页 |
| ·创新点 | 第73-74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