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思路框架 | 第18-19页 |
2 金融资产分类的比较分析 | 第19-27页 |
·金融资产分类准则的国际比较 | 第19-23页 |
·金融资产准则中有关初始分类的国际比较 | 第19-22页 |
·金融资产准则中有关重分类的国际比较 | 第22-23页 |
·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应用比较 | 第23-27页 |
·在会计处理方面的理论比较 | 第23-24页 |
·在全面收益方面的影响比较 | 第24-25页 |
·在所得税计算方面的处理比较 | 第25-27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分类现状 | 第27-41页 |
·我国上市公司所持金融资产现状 | 第27-32页 |
·我国上市公司所持金融资产现状横向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上市公司所持金融资产现状纵向分析 | 第31-32页 |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具体表现 | 第32-37页 |
·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分类较为单一 | 第32-34页 |
·金融企业金融资产分类较多 | 第34-36页 |
·有关交叉持股问题 | 第36-37页 |
·金融危机对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影响 | 第37-41页 |
·影响数据概况 | 第37-39页 |
·实况分析 | 第39-41页 |
4 金融资产分类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 第41-53页 |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 | 第41-50页 |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体影响 | 第41-49页 |
·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50-53页 |
·在业绩评价方面 | 第50-52页 |
·在监管方面 | 第52-53页 |
5 金融资产分类的国际动态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 第53-58页 |
·金融资产两分类方法的提出 | 第53-54页 |
·IASB发布的《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稿及最新进展 | 第53-54页 |
·关于金融资产两分类的实质内容 | 第54页 |
·金融工具两分类方法的分析 | 第54-57页 |
·金融工具两分类的优越性 | 第54-55页 |
·金融资产两分类法下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 第55-57页 |
·我国的应对策略 | 第57-58页 |
·我国在过渡期间的具体应对措施 | 第57页 |
·关于应对措施的评价 | 第57页 |
·对于应对策略的改进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