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一) 临床资料采集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分组情况 | 第13-14页 |
(四) 生化检查 | 第14页 |
(五) 情绪评分 | 第14-15页 |
(六)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9页 |
一、肝气郁结型组(G1组)与非肝气郁结型组(G2组) | 第16-19页 |
(一) 肝气郁结型组(G1组)与非肝气郁结型组(G2组)资料的比较 | 第16-19页 |
二、A1、A2、A3、A4组资料比较 | 第19-29页 |
(一) A1组与A2组 | 第19-22页 |
(二) A3组与A4组 | 第22-25页 |
(三) A1组与A3组 | 第25-27页 |
(四) A2组与A4组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4页 |
一、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 | 第29-30页 |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情绪的关系 | 第30-31页 |
三、肝气郁结型2型糖尿病与情志、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 第31-32页 |
四、动脉粥样硬化与肝气郁结型2型糖尿病在中医辨证论治上的关系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综述 | 第38-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