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兼析中国科学报的发展策略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页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本课题研究方法与创新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创新第23-24页
第2章 科学传播的基本问题第24-36页
   ·科学与科学传播第24-32页
     ·科学、公众与社会第24-26页
     ·科学传播与媒体第26-32页
   ·科学传播需融合两种文化第32-36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第32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通第32-33页
     ·新的生态文化观对于科学传播的价值第33-36页
第3章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第36-64页
   ·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第36-49页
     ·科学传播的媒介演变第36-37页
     ·新媒体及其特点第37-41页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第41-46页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第46-49页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第49-52页
     ·科学消息来源第50-51页
     ·科学传播方式第51-52页
     ·科学传播内容第52页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点第52-55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学传播第52-53页
     ·科普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第53-54页
     ·科学家的科学传播行为第54-55页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语境第55-56页
     ·后现代化中的科学悲观情绪与科学传播第55-56页
     ·科学研究的“未完成态”对于科学传播的影响第56页
   ·重塑科学传播新格局第56-64页
     ·“数字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数字化描绘第57-58页
     ·“智慧地球”,物联网构建人类与物质世界的智慧联接第58页
     ·未来:科学传播无处不在第58-59页
     ·科学传播的新理念第59-64页
第4章 科学传播的新媒体应用第64-105页
   ·科学传播中的大众媒体第64-76页
     ·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第65-66页
     ·大众媒体科学传播的现状第66-73页
     ·大众媒体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第73-76页
   ·传统媒体中的科学传播特点第76-78页
     ·报刊中的科学传播第76页
     ·广播中的科学传播第76-77页
     ·电视中的科学传播第77-78页
   ·新机遇下科学传播的变革动因第78-84页
     ·变革科学传播理念第78-81页
     ·增强科学与社会互动第81-82页
     ·满足受众差异化需求第82-83页
     ·防范伪科学肆虐传播第83-84页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趋势第84-89页
     ·加速科学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第84-86页
     ·促使科学传播内容回归科学的本质第86-88页
     ·引发科学传播转向三维互动模式第88-89页
   ·新媒体背景下科学传播特质第89-98页
     ·丰富的图文视听资讯第89-92页
     ·动漫、虚拟现实的全新体验第92-95页
     ·数字出版物第95页
     ·科普游戏第95-97页
     ·数据库应用第97-98页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第98-100页
     ·手机报与科学新闻传播第98-99页
     ·人性化的实用自制讯息第99-100页
   ·社会化圈子的互动体验第100-105页
     ·BBS、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第100-103页
     ·泛科技主题的社交网络第103-105页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变革第105-128页
   ·科学传播的现实方位与理论资源第105-106页
     ·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第105页
     ·利用新媒体环境的趋势与影响第105-106页
   ·科学传播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融合趋势第106-114页
     ·确立科学与人文融会的传播理念第106-110页
     ·建构传受互动的科学传播模式第110-111页
     ·实现科学传播的全媒体转型第111-114页
   ·建立科学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第114-121页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科学传播能力第114-116页
     ·科学传播能力的构成第116-118页
     ·科学传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第118-120页
     ·科学传播工作者的素养第120-121页
   ·构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第121-126页
     ·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第121-122页
     ·中观层面的媒体战略第122-125页
     ·微观层面的新闻战略第125-126页
   ·培养全媒体型的科学传播人才第126-128页
第6章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第128-145页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理论第128-133页
     ·新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带来革命性影响第128页
     ·国外学者对新媒体科学传播的研究第128-133页
   ·国外部分国家的新媒体科学传播实践第133-136页
     ·美国第133-134页
     ·澳大利亚第134-135页
     ·南非第135页
     ·加拿大第135页
     ·日本第135-136页
     ·英国第136页
   ·国外从事科学传播的著名网站第136-145页
     ·综合性网站的科技频道第137-139页
     ·科技专业网站第139-140页
     ·科技期刊的网站第140-141页
     ·科学博客第141-145页
第7章 中国科学报社的发展策略第145-166页
   ·传播内容的纵深拓展第146-153页
     ·依靠和增强权威性立足于信息爆炸时代第151页
     ·坚持大科学传播概念第151-152页
     ·依托特色资源,加强深度报道第152页
     ·汲取网络特点,丰富报道方式第152-153页
   ·传播渠道的全媒体转型第153-160页
     ·以内容传播定位为根本,提供专业科教相关信息传播发布服务第155-156页
     ·以实名互动为基底,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平台第156-158页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赢得专业用户关注率和忠诚度第158-159页
     ·走全媒体发展之路第159-160页
   ·传播策略的融合营销第160-164页
     ·依靠优秀的内容打造品牌第161-162页
     ·依靠专业活动巩固品牌第162-164页
   ·软环境相关配套第164-166页
结语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7页
致谢第177-17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向视频语音光端机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相控阵探地雷达天线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