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换热器概述 | 第11-12页 |
·预应力换热器技术概况 | 第12-16页 |
·换热器应力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预应力换热器的发展 | 第14-16页 |
·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发展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CFD 相变传热分析 | 第19-30页 |
·模型的结构和物性参数 | 第19页 |
·简化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21-22页 |
·网格的划分方案 | 第21-22页 |
·边界层的处理 | 第22页 |
·网格的检查 | 第22页 |
·Fluent 的多相流模型 | 第22-23页 |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第23页 |
·FLUENT 中的 UDF | 第23-25页 |
·FLUENT 中 UDF 的编写 | 第23-24页 |
·UDF 的编译与链接 | 第24-25页 |
·相变传热的设置 | 第25-26页 |
·仿真计算的场图及分析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FLUENT 和 ANSYS 的联合仿真 | 第30-40页 |
·模型处理 | 第31页 |
·验证“分段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 第31-34页 |
·FLUENT 温度场在 ANSYS 中的插值求解 | 第34-39页 |
·有限元模型的节点文件 | 第34-35页 |
·插值求解过程 | 第35-36页 |
·FLUENT 和 ANSYS 温度场结果对比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预应力换热器的模拟及实验验证 | 第40-59页 |
·换热器的有限元模型 | 第40-41页 |
·单元选择 | 第40页 |
·材料的定义 | 第40页 |
·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换热器的热分析 | 第41-43页 |
·换热器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43-47页 |
·热应力云图分析 | 第45页 |
·管程建模与不建模时的热应力对比 | 第45-47页 |
·热应力分析结论 | 第47页 |
·预应力换热器的应力分析 | 第47-54页 |
·预变形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预变形量施加方式的确定 | 第48-52页 |
·预应力换热器的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54-58页 |
·实验数据 | 第54-55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管程工艺参数对预应力换热器影响 | 第59-72页 |
·管程入口温度对预应力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59-67页 |
·仅受温度载荷作用 | 第60-62页 |
·自由模型分析 | 第62-63页 |
·仅受预变形载荷作用 | 第63-65页 |
·受温度载荷和预应形载荷共同作用 | 第65-66页 |
·预变形施加前后管板应力的比较 | 第66-67页 |
·管程流速对预应力换热器的影响 | 第67-71页 |
·仅受温度载荷作用 | 第67-68页 |
·自由模型分析 | 第68-69页 |
·仅受预变形载荷作用 | 第69-70页 |
·受温度载荷和预应力载荷共同作用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不同折流部件对预应力换热器的影响 | 第72-79页 |
·FLUENT 场图及分析 | 第72-73页 |
·ANSYS 温度场的比较 | 第73-75页 |
·热应力场的比较 | 第75-76页 |
·预应力的比较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页 |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