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退耕还林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国际背景第10页
     ·国内背景第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11页
     ·现实意义第11页
   ·研究依据第11-13页
     ·理论依据第11-13页
     ·前期研究依据第13页
   ·文献综述第13-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比较研究方法第18-19页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第19页
     ·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第19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1页
第二章 白村退耕还林概况第21-29页
   ·研究地点介绍第21-22页
     ·研究地点选择第21页
     ·研究地点概况第21-22页
   ·白村退耕还林过程第22-29页
     ·退耕还林的“退”第22-24页
     ·退耕还林的“还”第24-25页
     ·退耕还林的“管”第25-26页
     ·退耕还林的“补”第26-27页
     ·退耕还林的“收”第27-29页
第三章 政策层面的社会性别分析第29-34页
   ·政策制定层面第29-31页
     ·政策制定者的性别问题第29-30页
     ·政策制定过程的社会性别视角第30-31页
   ·政策内容层面第31-32页
   ·政策实施层面第32-34页
     ·实施阶段第32页
     ·巩固阶段第32-34页
第四章 行动层面的社会性别分析第34-49页
   ·家庭层面第34-44页
     ·角色扮演第34-35页
     ·劳动分工第35-41页
     ·权力分配第41-44页
   ·社区层面第44-45页
   ·性别与生态第45-49页
     ·妇女的生态观念第45-46页
     ·对生态政策的认知第46-47页
     ·生计行动中体现出的生态理念第47-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第49-54页
   ·研究结论第49-50页
     ·退耕还林政策的性别盲点第49页
     ·退耕还林后女性付出更多但是收益很少第49-50页
     ·妇女并不是天然的生态主义者第50页
   ·对策与建议第50-54页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第50-51页
     ·塑造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第51-52页
     ·重视女性在生态保护发展中的作用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林芝人口研究
下一篇:青州城市社区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