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例证法 | 第10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形成和特点 | 第11-13页 |
·禅宗与枯山水庭园的形成 | 第11页 |
·枯山水庭园的特点 | 第11-12页 |
·枯山水庭园的精神特质 | 第12-13页 |
第三章 日本庭园的发展历程和背景概述 | 第13-20页 |
·日本古代庭园 | 第13-14页 |
·大和时代 | 第13页 |
·飞鸟时代 | 第13-14页 |
·平安时代 | 第14页 |
·日本中世庭园 | 第14-16页 |
·镰仓时代 | 第14-15页 |
·南北朝时代 | 第15-16页 |
·室町时代 | 第16页 |
·日本近世庭园 | 第16-17页 |
·桃山时代 | 第16-17页 |
·江户时代 | 第17页 |
·日本近现代庭园 | 第17-20页 |
·明治时代 | 第17页 |
·昭和时代 | 第17-18页 |
·平成时代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枯山水庭园中传统元素的发展 | 第20-35页 |
·建筑小品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 | 第20-26页 |
·石灯笼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0-21页 |
·洗手钵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1-23页 |
·桥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3-24页 |
·围墙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4-25页 |
·飞石、汀步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5-26页 |
·假水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 | 第26-29页 |
·砂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27-29页 |
·植物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 | 第29-30页 |
·山石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 | 第30-35页 |
·筑山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30-31页 |
·石山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31-33页 |
·置石的现代演绎过程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枯山水庭园中精神内涵的发展 | 第35-40页 |
·文化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演绎 | 第35-37页 |
·佛教的影响 | 第36页 |
·神道教的影响 | 第36-37页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37页 |
·思维方式对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37-38页 |
·自然气候的影响 | 第38页 |
·审美倾向对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38-40页 |
·原始韵味中的美 | 第38-39页 |
·幽玄与物衰之美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由作品来看枯山水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 | 第40-47页 |
·通过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来分析枯山水的发展 | 第40-43页 |
·麹町会馆 | 第40-41页 |
·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庭园 | 第41-42页 |
·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 | 第42-43页 |
·日本现代景观的转型手法 | 第43-47页 |
·传统元素的重组出新 | 第44页 |
·强化特色的民族符号 | 第44页 |
·布局形态的外相复古 | 第44-45页 |
·保持简练的设计风格 | 第45页 |
·营造禅味的精神气质 | 第45页 |
·再现演绎的象征手法 | 第45-46页 |
·运用色彩的艺术效果 | 第46页 |
·体现细节的精致完美 | 第46-47页 |
第七章 枯山水庭园的成功发展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 第47-52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相结合 | 第47-48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与时代紧密结合 | 第48-49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小巧化 | 第49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符合大众审美意识 | 第49-50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与高科技材料相结合 | 第50-51页 |
·现代景观设计应提升人性化服务和功能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