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 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 2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概况 | 第11页 |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 | 第12-15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5-16页 |
| ·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 | 第16-17页 |
|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 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图 | 第19页 |
| 5 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生产效率及DRF&DEA的理论基础 | 第21-38页 |
| 1 效率的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 ·重商主义及重农主义经济思想的效率论述 | 第21-22页 |
| ·古典经济理论思想的效率论述 | 第22-23页 |
| ·边际学派的效率论述 | 第23页 |
| ·现代经济理论的效率论述 | 第23-24页 |
| ·管理学范畴的效率论述 | 第24-25页 |
| 2 绩效评价内容的演进 | 第25-29页 |
| ·西方国家绩效评价内容的演进 | 第25-28页 |
|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发展 | 第28-29页 |
| 3 DRF与DEA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 | 第29-37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29-31页 |
| ·数据包络法 | 第31-36页 |
| ·DRF和DEA的结合分析 | 第36-37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8-54页 |
| 1 样本说明 | 第38页 |
| 2 因子分析 | 第38-44页 |
| ·原始数据的KMO&BARTLETT检验 | 第38-39页 |
| ·因子解释变量总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 ·因子载荷矩阵分析 | 第40-42页 |
|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分析 | 第42-44页 |
| 3 数据包络分析 | 第44-52页 |
| ·基于BCC模型的经营绩效横向评价 | 第45-49页 |
| ·MALMQUIST指数下的经营绩效纵向评价 | 第49-52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54-60页 |
| 1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2 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 ·适当扩大公司规模 | 第55页 |
|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继续推进良性竞争 | 第55-57页 |
| ·注重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水平 | 第57页 |
| ·控制国有股比例,保持股权适当的集中度和两权分离 | 第57-58页 |
| ·注重均衡发展 | 第58-59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 2 本文不足 | 第61-62页 |
| 3 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一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