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煤的综合利用 | 第10-14页 |
·煤的低温干馏 | 第11页 |
·炼焦 | 第11-12页 |
·煤液化 | 第12页 |
·煤气化 | 第12-13页 |
·煤的碳素制品 | 第13页 |
·煤的多联产技术 | 第13-14页 |
·新型煤化工技术 | 第14页 |
·煤热解 | 第14-19页 |
·煤热解过程及其在煤化工中的意义 | 第14-16页 |
·煤热解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影响煤热解的主要因素 | 第17-19页 |
·煤催化热解 | 第19-23页 |
·煤热解中的化学变化 | 第19-20页 |
·煤催化热解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0-22页 |
·铁基催化剂 | 第22-23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煤热解实验装置前期调试及改造 | 第24-30页 |
·煤热解实验装置 | 第24-27页 |
·实验装置流程 | 第24-25页 |
·实验装置调试 | 第25-27页 |
·装置的部分改造工作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煤样分析 | 第30-33页 |
·煤样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30页 |
·煤样的电镜分析 | 第30-31页 |
·煤样的热重分析 | 第31-32页 |
·煤样的红外分析 | 第32-33页 |
·化学药品和气体 | 第33页 |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测试仪器 | 第34页 |
·煤热解实验过程 | 第34-36页 |
·实验操作过程 | 第34-35页 |
·水与焦油的分离 | 第35页 |
·热解产物产率计算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南台子煤热解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40页 |
·实验条件 | 第3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温度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气氛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0-49页 |
·实验条件 | 第4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7页 |
·H_2下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0-45页 |
·N_2下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油酸包覆型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9-52页 |
·实验条件 | 第4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H_2下油酸包覆型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N_2下油酸包覆型 Fe_2O_3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Fe_2S_3与 FeS 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2-57页 |
·Fe_2S_3与 FeS 的制备 | 第52-53页 |
·实验条件 | 第5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5页 |
·H_2下 Fe_2S_3与 FeS 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N_2下 Fe_2S_3与 FeS 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八章 三种矿石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7-64页 |
·实验条件 | 第57页 |
·三种矿石的元素分析 | 第57-58页 |
·H_2下三种矿石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8-61页 |
·三种矿石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助剂 S 的加入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N_2下三种矿石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九章 Fe(NO_3)_3、Ni(NO_3)_2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64-68页 |
·实验条件 | 第64页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64-66页 |
·H_2下 Fe(NO_3)_3、Ni(NO_3)_2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64-65页 |
·N_2下 Fe(NO_3)_3、Ni(NO_3)_2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