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1.科学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 | 第15-25页 |
·中国古代科学价值取向与其影响下的科学 | 第15-19页 |
·中国古代社会在科学价值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 第16-17页 |
·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 | 第17-18页 |
·中国古代科学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西方科学价值取向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19-22页 |
·古希腊的科学价值取向与科学的特点 | 第19-21页 |
·西方近代的科学价值取向与其科学的特点 | 第21-22页 |
·伟大科学发现中的价值取向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2.价值取向影响科学发展的方式的具体分析 | 第25-31页 |
·价值取向影响科研对象的选择和科学的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价值取向影响人们感性认识的形成 | 第26-27页 |
·价值取向影响着理性认识的形成 | 第27-28页 |
·价值取向是关系科学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28-29页 |
·价值取向影响科学社会效应的发挥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上的具体作用 | 第31-40页 |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 第31-33页 |
·为科学发展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 第31-32页 |
·给科学发展提供动力 | 第32-33页 |
·在科学未获自主性阶段时,推动了科学自立 | 第33页 |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科学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33-36页 |
·影响科学探索的自由性 | 第34页 |
·制约科学发展的方向 | 第34-35页 |
·威胁科学研究的广泛性 | 第35-36页 |
·危害科学发展的连续性 | 第36页 |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在科学社会效应发挥上的双重影响 | 第36-39页 |
·充分发挥了科学的功利价值 | 第37-38页 |
·是科学负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现代科学主流价值取向与科学的困境 | 第40-48页 |
·科学的困境 | 第40-43页 |
·科学的实用化倾向 | 第40-41页 |
·巨大的负效应 | 第41-42页 |
·对人类命运的掌控 | 第42-43页 |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科学的本质属性 | 第43-46页 |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观 | 第43-44页 |
·科学的本质属性与实用性 | 第44-45页 |
·极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缺陷 | 第45-46页 |
·关于"科学的困境"的一点思考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当代新科学价值取向观的构建 | 第48-59页 |
·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 第48-50页 |
·科学探索的自由性 | 第48-49页 |
·科学探索的兴趣性 | 第49-50页 |
·科学探索的非功利性 | 第50页 |
·新科学价值取向观的基本内涵 | 第50-55页 |
·在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上采取多元价值取向 | 第51页 |
·在科学发展上,坚持以科学自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非功利性价值取向 | 第51-53页 |
·科学应用上应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53-55页 |
·适当追求科学的物质价值,注重科学精神价值的发挥 | 第53-54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 | 第54-55页 |
·新科学价值取向观构建的途径 | 第55-57页 |
·政府推动 | 第55-56页 |
·舆论导向 | 第56页 |
·教育引导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