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制冷工程论文--制冷机械和设备论文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主要符号表第9-11页
目录第11-20页
1 绪论第20-39页
   ·空气源热泵系统结霜和除霜时系统特性的研究第21-23页
   ·改进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第23-25页
   ·新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第25-30页
   ·带溶液除湿的空调系统研究第30-35页
     ·带溶液除湿的空调系统特性研究第30-32页
     ·溶液再生器的研究第32-35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35-39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35-37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37-39页
2 再生器及再生溶液的选择和物性第39-49页
   ·再生器的选择第39-42页
     ·再生器的结构型式第39-40页
     ·填料的种类第40-42页
   ·再生溶液的选择第42-43页
   ·氯化锂溶液的物性第43-47页
     ·溶解性边界第44页
     ·氯化锂溶液的表面蒸汽压第44-46页
     ·氯化锂溶液的密度第46-47页
     ·氯化锂溶液的腐蚀性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冬季工况下溶液再生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第49-79页
   ·实验系统搭建第49-58页
     ·实验原理第49页
     ·实验装置第49-55页
     ·数据测量、控制及采集系统第55-56页
     ·实验准备及系统调试第56-58页
   ·实验工况第58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71页
     ·空气入口质量流量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58-59页
     ·溶液入口质量流量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59-61页
     ·溶液入口温度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61-62页
     ·空气入口温度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62-65页
     ·空气入口含湿量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65-66页
     ·溶液入口质量分数对空气和溶液出口参数的影响第66-69页
     ·误差分析第69-71页
   ·再生器性能分析第71-77页
     ·空气入口流量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溶液入口流量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溶液入口温度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3页
     ·空气入口温度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3-75页
     ·空气入口含湿量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5页
     ·溶液入口质量分数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4 冬季工况下再生器内热质传递分析第79-89页
   ·再生器理论模型的建立第79-85页
     ·模型建立的前提及简化条件第79-81页
     ·再生过程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第81-82页
     ·控制方程组的数值求解第82-85页
   ·冬季工况下再生器内热质传递准则关系分析第85-86页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第89-104页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流程第89-91页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热力计算数学模型第91-95页
     ·建模时的几点假设第91页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热力计算方程第91-95页
   ·性能分析结果及讨论第95-103页
     ·分析工况第95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5-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第104-117页
   ·实验系统搭建第104-108页
     ·实验原理第104页
     ·实验装置第104-107页
     ·数据测量、控制及采集系统第107-108页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第108-114页
     ·冷凝温度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08-109页
     ·环境空气温度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09页
     ·蒸发器内溶液流量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09-110页
     ·溶液塔入口溶液质量分数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10-111页
     ·再生器内溶液流量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11页
     ·溶液塔内空气流量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11-112页
     ·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对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COP的影响第112-114页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的性能比较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17-119页
   ·主要创新点第119页
   ·研究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0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及专利情况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深度冷冻的混合制冷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离散生产车间中U-制造运行环境构建、信息提取及其服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