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退耕还林基本分析 | 第12-18页 |
一、退耕还林概念 | 第12-14页 |
二、退耕还林特征 | 第14-17页 |
(一) 生态利益优先性 | 第14-15页 |
(二) 政府干预主导性 | 第15页 |
(三) 公共利益性 | 第15页 |
(四) 区域差异性 | 第15-16页 |
(五) 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性 | 第16-17页 |
三、退耕还林的价值基础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政府调控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社会学基础 | 第18-20页 |
(一) 森林资源的属性 | 第18-19页 |
(二) 森林的资源属性决定政府必须调控 | 第19-20页 |
二、经济法基础 | 第20-22页 |
(一) 退耕还林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政府必须调控 | 第20-21页 |
(二) 退耕还林的外部性决定政府必须调控 | 第21-22页 |
(三)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要求政府必须调控 | 第22页 |
第三部分 国外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 | 第22-29页 |
一、美国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 | 第22-26页 |
(一) 制定《休依特法案》 | 第23页 |
(二) 制定实施自愿退耕计划和保护储备计划 | 第23-25页 |
(三) 财政职能 | 第25页 |
(四) 制定有利于退耕还林的税收政策 | 第25页 |
(五) 监管职能 | 第25-26页 |
二、欧洲国家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 | 第26-27页 |
(一) 财政职能 | 第26页 |
(二) 制定相关政策 | 第26-27页 |
(三) 与农民签订协议并提供经济补贴 | 第27页 |
三、国外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第四部分 我国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 | 第29-39页 |
一、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二、我国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考察 | 第30-35页 |
(一) 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二) 提供财政支持 | 第31-33页 |
(三) 监督管理 | 第33-35页 |
三、我国退耕还林政府职能的缺失 | 第35-39页 |
(一)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5-36页 |
(二) 财政职能的缺陷 | 第36-38页 |
(三) 监督管理职能的缺陷 | 第38-39页 |
(四) 税收职能的缺失 | 第39页 |
第五部分 我国退耕还林政府职能完善的法律构想 | 第39-52页 |
一、制定《退耕还林法》 | 第40-43页 |
(一) 总则 | 第40-42页 |
(二) 分则 | 第42-43页 |
二、加强政府的财政职能 | 第43-48页 |
(一) 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 第44页 |
(二) 建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基金 | 第44-45页 |
(三) 加强金融支持 | 第45-46页 |
(四) 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 | 第46-48页 |
三、完善政府的监管职能 | 第48-51页 |
(一) 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 | 第49页 |
(二) 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 | 第49-50页 |
(三) 严格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第50页 |
(四) 完善后期成果的监督管理 | 第50-51页 |
四、加强政府的税收职能 | 第51-52页 |
(一) 提供税收优惠 | 第51页 |
(二) 征收生态税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