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北宋初期亭台楼阁散文发展状况概述 | 第9-19页 |
一、宋代之前亭台楼阁散文发展的实况 | 第9-10页 |
二、宋初古文意识的觉醒与亭台楼阁散文的发展 | 第10-19页 |
1、政治背景与文化政策 | 第10-12页 |
2、五代派、复古派的并峙 | 第12-15页 |
3、古文派的崛起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北宋中期、后期亭台楼阁散文的发展 | 第19-31页 |
一、分期标准与时代特征 | 第19-20页 |
二、欧苏古文派的复合群体 | 第20-26页 |
三、文人群体的合力共振 | 第26-28页 |
四、北宋后期亭台楼阁散文概述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的深层意蕴 | 第31-40页 |
一、“庶斯楼之不朽也”──超越荣辱与心系苍生的矛盾 | 第31-34页 |
二、“劳而求休”──诗意的人生消遣与自适 | 第34-37页 |
三、“君子慎独”──绝世独立与圣贤之途的交汇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曾巩亭台楼阁散文的创作实践 | 第40-50页 |
一、曾巩的历史命运与文学思想 | 第40-43页 |
二、曾巩亭台楼阁散文的艺术特色 | 第43-46页 |
三、人情声誉下的醇儒风采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篇目索引 | 第5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