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个人信贷论文

影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7页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理论基础的文献资料第13-14页
     ·关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的文献资料第14-17页
     ·论文的数据来源第17页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19-20页
   ·生息资本理论第20-21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1-23页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第23-26页
3 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及其意义第26-31页
   ·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第26-28页
   ·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第28-31页
     ·社会:增强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第28页
     ·政府:加快国家人力资本积累,调整人才专业结构第28-29页
     ·学校:提供资金保障,支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第29页
     ·银行:实施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潜在市场第29-30页
     ·学生:平滑个人消费寿命曲线,提升个人人力素质第30-31页
4 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一般认识第31-37页
   ·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界定第31-32页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第31页
     ·国家助学贷款与其它资助方式的区别第31-32页
   ·对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大环境认识第32-3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2-33页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第33页
     ·国家助学贷款是信贷资金第33页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政府、学校、银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第33-35页
     ·银行和学生:委托与代理第33页
     ·政府和学校:委托与代理第33-34页
     ·学校和学生:生产和消费第34页
     ·政府和银行:相对独立第34页
     ·银行和学校:博弈合作第34-35页
     ·政府和学生—社会和个人第35页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属性特征第35-36页
     ·商业性和政策性复合第35页
     ·国家助学贷款是采用信用担保形式的贷款第35-36页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操作程序第36页
   ·国家学贷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第36-37页
     ·绝对指标第36页
     ·相对指标第36-37页
5 影响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因素第37-48页
   ·正式制度第37-44页
     ·市场制度第37-42页
     ·不完全竞争下的信息制度第42-44页
     ·政策法规制度第44页
   ·非正式制度第44-48页
     ·诚信美德非正式制度第44-46页
     ·观念意识非正式制度第46-48页
6 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第48-56页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回顾及发展历程第48-52页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2-53页
     ·供给缺口依然存在第52-53页
     ·高校、银行积极性不高,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第53页
   ·原因分析第53-54页
     ·学生欠缺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第53-54页
     ·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错位第54页
     ·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第54页
     ·大学生毕业收入预期下降,还贷压力大第54页
     ·银行提供的还款方式不灵活第54页
   ·影响第54-56页
     ·“市场失灵”第54-55页
     ·结构失衡第55页
     ·威胁信用经济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第55-56页
7 国外助学贷款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56-62页
   ·经验第56-59页
     ·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第56页
     ·出台助学贷款相关的专门法规第56-57页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第57页
     ·推出多种贷学金计划第57-58页
     ·提供期限较长、灵活多样的偿还方式第58页
     ·建立高效的助学贷款回收系统第58-59页
   ·教训第59页
   ·启示第59-62页
     ·系统性要求第59-60页
     ·实事求是第60-61页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61-62页
8 对策建议第62-71页
   ·政府、学校、银行、学生通力合作第62-65页
     ·政府:推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第62-63页
     ·高校:架起银行与学生间的桥梁第63-64页
     ·银行:努力拓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第64-65页
     ·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第65页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第65-67页
     ·完善非正式制度第65页
     ·完善正式制度第65-67页
   ·深化学分制改革第67-68页
   ·改革金融体制第68-71页
     ·改由政策性银行经办,设立“教育发展银行”第68-69页
     ·金融产品创新,多种贷款平行发展第69页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大力发展二级市场第69-71页
9 研究结论和前景展望第71-74页
   ·研究结论第71-72页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第72页
     ·论文创新点第72页
     ·论文不足之处第72页
   ·前景瞻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79页
独创性声明第79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票据融资及其纠纷解决机制
下一篇:梁端翼缘扩大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