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绪论: 让天文历法回归历史的现场 | 第9-28页 |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文化史取径下的天文历法研究 | 第10-21页 |
1、一种知识的诸种形态 | 第10-15页 |
2、王朝政治的层面的天文历法知识 | 第15-18页 |
3、士大夫层面的天文历法知识 | 第18-20页 |
4、民间层面的天文历法知识 | 第20-2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三、论述思路与史料运用 | 第26-28页 |
第一章 宋代星占概说 | 第28-47页 |
第一节 星占理论:宋对前代星占理论的承袭 | 第28-33页 |
一、分野 | 第29-30页 |
二、星官 | 第30-32页 |
三、应期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星占方法:宋代星占与政治关系举隅 | 第33-47页 |
一、荧惑入、犯 | 第33-42页 |
1、荧惑犯南斗 | 第33-36页 |
2、荧惑犯房 | 第36-38页 |
3、荧惑犯紫微垣相位 | 第38-39页 |
4、荧惑入太微垣犯左执法 | 第39-42页 |
二、太白昼见、经天 | 第42-47页 |
1、朝政有失 | 第42-44页 |
2、定省有失 | 第44-45页 |
3、战争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徽宗朝异常天象与政治:权力博弈中的皇帝、权臣与占星术士 | 第47-82页 |
第一节 异常天象与徽宗朝党争 | 第47-63页 |
一、荧惑犯房与章惇罢相 | 第48-51页 |
二、元符三年日食与崇宁元年邪正之分 | 第51-60页 |
三、建中靖国元年日食与曾布罢相 | 第60-63页 |
第二节 天变与蔡京的政治命运 | 第63-70页 |
第三节 徽宗对天变的态度:从灾异到祥瑞、神降 | 第70-75页 |
第四节 政治斗争中的天文术士 | 第75-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三章 星占、历法与宋朝对外关系 | 第82-112页 |
第一节 天文星占与战争 | 第83-101页 |
一、天文星占观念对宋代军事的影响 | 第83-89页 |
二、宋夏战争:天文星占与军事决策 | 第89-94页 |
三、宋辽战争:日食天象与澶渊之役 | 第94-96页 |
四、宋金战争:宋高宗与星占学 | 第96-101页 |
第二节 从历日颁赐与正朔之争看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 | 第101-112页 |
一、历法颁赐:再认统治秩序的仪式 | 第103-108页 |
二、历法争议:时间厘定中的天命竞争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圣节:权力互动的场域——以天申节等为中心 | 第112-152页 |
第一节 国家、皇权与民族认同 | 第114-133页 |
一、皇权、朝廷与地方武装 | 第116-118页 |
二、圣节中的宋金民族竞争 | 第118-125页 |
三、圣节银绢:皇权与国家的分别 | 第125-130页 |
四、从圣节看皇权交替 | 第130-133页 |
第二节 圣节中的利益集团 | 第133-141页 |
一、圣节恩荫 | 第134-137页 |
二、御宴簪花 | 第137-141页 |
第三节 地方—中央的利益互动 | 第141-150页 |
一、地方对天申节的运作 | 第141-148页 |
二、天申节中的地方基层势力 | 第148-150页 |
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五章 五星聚奎天象与宋代文治之运 | 第152-168页 |
第一节 北宋前期:作为王朝受命之符的五星聚奎 | 第152-156页 |
第二节 两宋之际:作为有宋文治之兆的五星聚奎 | 第156-162页 |
第三节 南宋以降:作为道统复续之征的五星聚奎 | 第162-166页 |
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六章 士大夫天文灾异观念的政治意义 | 第168-207页 |
第一节 宇宙论与共治资格问题 | 第169-173页 |
第二节 宋与汉唐天人观的分野:宋景公典故的新阐释 | 第173-189页 |
一、如影随形与至诚反省 | 第175-183页 |
二、敬天玩天之别 | 第183-189页 |
第三节 应天以实不以文 | 第189-195页 |
第四节 寅畏天变与圣明独断 | 第195-207页 |
第七章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儒家历和历家历之争 | 第207-232页 |
第一节 儒家之历和历家之历的分野:雅俗之分与夷夏之辨 | 第207-214页 |
第二节 历数与历理之争 | 第214-221页 |
第三节 近世历元与上古历元之争 | 第221-225页 |
第四节 左旋与右旋之争 | 第225-230页 |
余论 | 第230-232页 |
第八章 宋代天文历法知识确立中的皇权与利益集团 | 第232-266页 |
第一节 天文历法知识的皇权独占 | 第233-238页 |
一、天文历法禁令 | 第233-235页 |
二、司天监、翰林天文院二元并立体制 | 第235-238页 |
第二节 儒臣提举司天监(太史局)与大臣监定、提举天文历法 | 第238-248页 |
一、儒臣提举司天监(太史局) | 第238-241页 |
二、大臣监定、提举天文历法 | 第241-248页 |
第三节 历官—草泽之争 | 第248-265页 |
一、天文弛禁与征召草泽历人 | 第249-252页 |
二、历官-草泽之争 | 第252-265页 |
小结 | 第265-266页 |
结语 | 第26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268-278页 |
科研成果 | 第278-280页 |
后记 | 第2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