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

宋代临济禅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绪论第1-33页
 一、研究状况第12-19页
  1、宋代佛教研究概况第12-17页
  2、关于历史背景与禅思想发展的关系问题第17-19页
 二、本文的意义第19-21页
 三、临济禅特点概论第21-33页
  1、义玄及其禅法简介第21-23页
  2、临济特点研究述评第23-33页
   (1) 历史的评价第23-26页
   (2) 当代研究者的评价第26-28页
   (3) 临济宗禅法特点我见第28-33页
第二章、北宋初临济禅思想的初步完善化,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33-59页
 一、五代至宋初的临济宗第33-39页
  1、五宗流略第33-34页
  2、善昭前临济宗的低迷第34-36页
  3、汾阳善昭生平第36-39页
 二、汾阳善昭禅法研究第39-59页
  1、研究概况第39-40页
  2、汾阳善昭的“闲家具”第40-47页
   (1) 关于三玄三要第40-44页
   (2) 关于四宾主第44-45页
   (3) 关于十智同真第45-47页
  3、善昭的颂古、代别第47-50页
  4、汾阳善昭禅思想特色研究第50-59页
   (1) 禅思想的基本特色第50-52页
   (2) “门风”的新特色第52-54页
   (3) 汾阳善昭对参禅基础的重视第54-59页
第三章、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禅法研究第59-88页
 一、临济宗两派的形成第59-62页
  1、石霜楚圆时期临济宗影响的扩大第59-61页
  2、杨岐、黄龙两派的形成第61-62页
 二、方会及其禅法第62-67页
  1、方会生平第62-63页
  2、方会禅法特征第63-67页
 三、黄龙慧南禅思想研究第67-88页
  1、慧南生平第67-69页
  2、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69-79页
   (1) 黄龙禅法概况第69-73页
   (2) 慧南禅法的基本特征第73-75页
   (3) 慧南禅法的新特色第75-79页
  3、黄龙禅法的繁兴及失传第79-88页
第四章、宋代文字禅研究第88-113页
 一、关于文字禅的定义第88-92页
  1、当代研究观点述评第88-89页
  2、历史上对文字禅的定义分析第89-92页
 二、文字禅解读第92-113页
  1、颂古第93-98页
  2、代别第98-101页
  3、拈古第101-105页
  4、评唱、击节第105-113页
第五章、临济禅转型的完成、看话禅和临济念佛禅第113-148页
 一、大慧宗杲的生平第113-115页
 二、大慧宗杲的禅思想研究第115-137页
  1、宗杲禅法的临济宗特点第115-117页
  2、宗杲禅思想的新特色第117-121页
  3、宗杲的看话禅体系第121-131页
   (1) 看话的思想准备第122-124页
   (2) 话头及看话的方法第124-128页
   (3) 大慧宗杲的“悟”后修行思想第128-131页
  4、关于火烧《碧岩集》和排击默照禅第131-137页
   (1) 关于火烧《碧岩集》第131-133页
   (2) 排击默照禅第133-137页
 三、临济宗净土思想研究第137-148页
  1、宋代临济宗净土论述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言论第138-141页
  2、临济宗净土思想述评第141-145页
  3、看话头与念佛的结合第145-148页
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社会、文化思想初探第148-169页
 一、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思想第148-161页
  1、社会思想的核心—有利社会和谐、有利“解脱”第149-151页
  2、从和谐出发,讲究顺情达变第151-153页
  3、维护和谐为基础的道德伦理观第153-155页
  4、菩萨精神与天下为公的治理思想第155-158页
  5、正心为主的教育思想第158-161页
 二、慧洪的诗文艺术思想第161-169页
第七章、历史背景与宋代临济禅的演变第169-217页
 一、宋代临济禅的基本背景第169-178页
  1、唐代中后期到宋代社会的基本调变以及对佛教的影响第169-172页
  2、文化思想领域的发展及其对佛教的影响第172-176页
   (1) 科技文化的发展第172-174页
   (2) 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理性化第174-176页
  3、宋代的崇佛政策对禅宗发展的影响第176-178页
 二、宋代临济禅思想发展的基本方向第178-213页
  1、从临济义玄到汾阳善昭禅思想的演变第179-185页
  2、从汾阳善昭到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禅思想的演变第185-193页
   (1) 新特征的历史原因简析第185-191页
   (2) 黄龙禅法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简析第191-193页
  3、从黄龙禅法到大慧宗杲看话禅和念佛禅的演变第193-199页
  4、宋代临济文字禅与历史第199-205页
  5、宋代临济禅社会、文化思想与历史第205-213页
 三、结论第213-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研究
下一篇: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