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移动电话手机)论文--时分多址(TDMA)移动通信论文

GSM网络IP化改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基于业务发展的分析第10-11页
   ·基于技术发展的分析第11-13页
     ·从设备面看IP BSS第11-12页
     ·从网络面看IP BSS第12-13页
   ·基于网络结构发展的分析第13-14页
   ·移动核心网络发展历程第14-15页
   ·IP RAN的优势第15-16页
第二章 GSM无线网络IP化解决方案第16-36页
   ·典型IP BSS解决方案第16-28页
     ·典型Abis Over IP解决方案第17-24页
       ·基于TDM网络的Abis Over IP解决方案第18-20页
    1.组网介绍第18-19页
    2.IP BSS设备要求第19页
    3.承载网络要求第19页
    4.方案亮点第19-20页
       ·基于MSTP网络的Abis Over IP解决方案第20-22页
    1.组网介绍第20-21页
    2.IP BSS设备要求第21页
    3.承载网络要求第21-22页
    4.方案亮点第22页
       ·基于数据网络的Abis Over IP传输解决方案第22-24页
    1.组网场景介绍第22-23页
    2.IP BSS设备需求第23页
    3.承载网络要求第23-24页
    4.方案亮点第24页
     ·典型A Over IP解决方案第24-26页
     ·典型Gb Over IP解决方案第26-28页
   ·典型组网方案第28-32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微波的FE传输解决方案第28-29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微波的E1传输解决方案第29-30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数据网+xPON的Abis Over IP方案第30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数据网+SW的Abis Over IP方案第30-31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数据网+SDH+SHDSL的Abis Over IP传输方案第31页
     ·典型组网方案—基于SHDSL的Abis Over IP传输方案第31-32页
   ·IP BSS特色专题第32-36页
     ·Clock over IP技术第32-33页
     ·IP BSS下的2G、3G共传输第33-34页
     ·BSC Pool第34页
     ·PCU下移BTS第34-36页
第三章 GSM核心网络全IP化解决方案第36-58页
   ·核心网R4、R5全IP架构第36-37页
   ·承载网建设第37-44页
     ·承载网规划总体原则第37-39页
       ·IP核心网对承载网的要求第37-38页
       ·承载网建网原则第38-39页
     ·网络规划第39-44页
       ·承载网的物理拓扑第39-42页
       ·承载网的逻辑拓扑第42-44页
   ·IP No.7信令网建设第44-46页
     ·IP信令网概述第44-45页
     ·信令网的逻辑拓扑第45-46页
   ·CS网络规划第46-49页
     ·核心网电路域总体规划原则第46-47页
       ·电路域建网建网考虑的因素第46页
       ·电路域规划原则第46-47页
     ·核心网电路域信令网规划第47-49页
       ·R99和R4在信令网的差异第47-48页
       ·IP No.7信令网承载MAP/CAP信令第48-49页
   ·PS网络规划第49-51页
     ·核心网分组域总体规划原则第49-50页
       ·核心网分组域规划考虑因素第49页
       ·核心网分组域规划原则第49-50页
     ·核心网分组域网络建设第50-51页
   ·网络安全第51-52页
     ·全IP核心网必须一定的实施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第51页
     ·安全技术和产品第51-52页
       ·管理安全第51页
       ·组网安全第51-52页
   ·QoS第52-55页
     ·IP QoS技术基础第52-53页
       ·IP QOS指标第52页
       ·IP QOS技术第52-53页
     ·移动网QOS与承载网QOS机制的互通第53-55页
   ·IPv6/IPv4第55-58页
     ·网络层互通技术第55-56页
     ·网络互通方案第56-58页
第四章 结束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伦敦时装街发展历程对打造北京时装之都的启示
下一篇:日本时装大师在法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服装设计师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