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 ·前言 | 第16-17页 |
| ·聚酰亚胺概述 | 第17-30页 |
| ·聚酰亚胺(PI)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7-21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21-27页 |
| ·熔融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二胺与四酸二元酯的熔融法) | 第21-22页 |
| ·由二酐和二胺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 | 第22-26页 |
| ·二酐和二胺一步法反应合成聚酰亚胺 | 第26页 |
| ·由四元酸和二元胺反应形成聚酰亚胺 | 第26页 |
| ·以带酰亚胺环的单体缩聚获得聚酰亚胺 | 第26-27页 |
| ·聚酰亚胺的分类 | 第27-28页 |
| ·聚酰亚胺的改性探究 | 第28-29页 |
| ·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 | 第29-30页 |
| ·含有苯乙炔的预聚体及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30-36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苯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 第38-68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39-40页 |
| ·表征技术与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68页 |
| ·不同二胺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1-49页 |
| ·聚酰亚胺低聚物PI1-7制备 | 第41-42页 |
| ·不同二胺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的影响 | 第42-44页 |
| ·不同二胺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的流变性能影响 | 第44-46页 |
| ·不同二胺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的溶解性能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二胺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力学性能影响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不同二酐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9-56页 |
| ·聚酰亚胺低聚物PI8-10的制备 | 第49-50页 |
| ·不同二酐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 ·不同二酐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不同二酐单体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小结 | 第56页 |
| ·二酐单体的共聚组成含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6-62页 |
| ·聚酰亚胺低聚物PI-25、PI-50和PI-75的制备 | 第56-57页 |
| ·二酐的共聚组成含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不同二酐组成的聚酰亚胺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二酐的共聚组成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热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不同分子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与性能影响 | 第62-68页 |
| ·不同分子量的聚酰亚胺低聚物的合成 | 第62页 |
| ·不同分子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结构的影响 | 第62-64页 |
| ·不同分子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不同分子量对PETI型聚酰亚胺树脂热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三章 苯乙炔苯酐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固化动力学 | 第68-78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 ·实验原料 | 第68-69页 |
| ·表征技术与试验方法 | 第69页 |
| ·反应动力学理论 | 第69-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 ·苯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固化过程 | 第71-73页 |
| ·聚酰亚胺树脂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73-76页 |
| ·总结 | 第76-7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6-87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