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术论文--航天器的发射、控制及返回地球论文

利用天气雷达网监测神七返回舱试验及基于精细风场的神七伞降轨迹预测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神舟号飞行全过程第13-17页
     ·发射第14-15页
     ·飞行第15页
     ·返回第15-17页
   ·再入目标电磁特性研究进展第17-19页
     ·再入现象第17页
     ·再入目标的电磁散射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19页
   ·天气雷达网监测飞船研究进展第19-24页
     ·天气雷达的发展简史第19-21页
     ·天气雷达探测飞船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伞降回收轨迹预测研究进展第24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5页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25-27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再入基本理论第29-37页
   ·返回舱再入方式第29页
   ·等离子体鞘套和尾流的产生第29-30页
   ·等离子体基础第30-31页
   ·等离子体介质的电磁特性第31-33页
   ·等离子体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第33-37页
     ·等离子体固有频率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第33-34页
     ·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第34-37页
第三章 返回舱再入段雷达散射特性第37-53页
   ·突增段第37-39页
   ·隐身段第39-49页
     ·体散射到面散射的转变第39-40页
     ·返回舱包覆等离子体的折射效应第40-45页
       ·折射隐身的机理第40页
       ·不均匀等离子体球的电磁波轨迹第40-42页
       ·影响折射隐身效应的主要因素第42-45页
     ·返回舱包覆等离子体的吸收衰减第45-49页
       ·吸收隐身的机理第45-46页
       ·垂直入射到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的吸收衰减第46-47页
       ·斜入射到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的吸收衰减第47-49页
     ·隐身段产生机理小结第49页
   ·平稳段第49-50页
   ·小结第50-53页
第四章 利用天气雷达网监测神七返回舱试验研究第53-91页
   ·目标丢失后的重新捕获第53-54页
   ·天气雷达监测飞船的可行性分析第54-55页
   ·神七返回舱预定理论轨迹计算第55-62页
     ·神七载人飞船返回着陆过程第55-56页
     ·理论轨迹的计算方法第56-58页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58-60页
     ·理论轨迹分析第60-62页
   ·沿线天气雷达第62-67页
     ·沿线天气雷达分布第62-63页
     ·沿线布设雷达型号和参数第63-67页
   ·天气雷达监测参数的计算方法第67-68页
   ·天气雷达监测神七返回舱试验第68-80页
     ·天气雷达监测神七返回舱参数分析第68-78页
     ·实时捕获神七返回舱方案第78-8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80-88页
     ·试验数据整理第80-83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83-84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84-88页
   ·小结第88-91页
第五章 基于精细风场的神七伞降回收轨迹预测研究第91-117页
   ·伞降轨迹计算模型第93-97页
     ·系统模型第93-94页
     ·轨迹计算第94-97页
       ·开伞减速阶段第94-97页
       ·匀速飘移阶段第97页
   ·精细风场资料的处理、比对和分析第97-103页
     ·资料的处理第97-99页
     ·资料的比对分析第99-103页
   ·神七伞降回收主着陆场上空风场特征分析第103-105页
   ·神七伞降回收轨迹预测分析研究第105-109页
     ·开伞前飞船伞降轨迹预测分析研究第105-107页
     ·开伞后飞船伞降轨迹预测研究第107-108页
     ·飞船伞降轨迹预测误差分析第108-109页
   ·神七伞降实际轨迹模拟及散布区分析第109-114页
   ·小结第114-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1页
   ·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再入返回舱的雷达散射特性第117页
     ·利用天气雷达网监测神七返回舱试验研究第117页
     ·基于精细风场的神七伞降轨迹预测研究第117-118页
   ·论文创新点第118页
   ·不足与展望第118-12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
下一篇: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