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意图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起点、学术创新和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三.基本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四.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建立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主要问题 | 第21-33页 |
第一节 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中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一.财产权概念 | 第21-22页 |
二.近代的断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基本理论 | 第23-30页 |
一.西方国家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形成路径 | 第23-24页 |
二.西方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三.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部门法范围 | 第25-27页 |
四.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中各部门法的财产权概念 | 第27-29页 |
五.中国建立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准备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建立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要解决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从法律移植角度看发展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问题 | 第30-31页 |
二.必须解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取舍问题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财产法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49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财产法的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一.法律中的财产权观念 | 第33-34页 |
二.传统财产法的法律表现 | 第34页 |
三.财产权观念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传统财产法的经济基础分析 | 第36-47页 |
一.传统经济背景下的财产关系 | 第36-38页 |
二.传统经济对财产法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三.传统商业对传统财产法的影响 | 第41-42页 |
四.传统经济决定传统财产法的管理对象 | 第42-44页 |
五.传统经济背景下的民事诉讼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晚清的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49-111页 |
第一节 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经济基础的形成 | 第49-60页 |
一.清王朝由盛转衰 | 第49-51页 |
二.近代经济的发展对财产关系的影响 | 第51-55页 |
三.近代经济对传统财产法的挑战 | 第55-56页 |
四.近代经济的发展对财产法提出的新任务 | 第56-59页 |
五.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传统财产法司法体制的冲击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晚清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60-91页 |
一.晚清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形成过程 | 第60-64页 |
二.晚清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64-85页 |
三.晚清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特点 | 第85-91页 |
第三节 晚清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91-102页 |
一.独立的民事诉讼发展的实际状况 | 第92-93页 |
二.财产权法律保护在司法受理上的变化 | 第93-95页 |
三.从案例来看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95-102页 |
第四节 晚清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评价 | 第102-109页 |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草创了近代的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102-103页 |
二.权利意识的一次胜利 | 第103-105页 |
三.重视传统的做法值得肯定 | 第105-106页 |
四.对权力的追求导致对权利的漠视 | 第106-108页 |
五.对西法的求同和对传统的让步各自极端化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民国初期的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111-180页 |
第一节 民国初期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经济动力和制约 | 第111-117页 |
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 第111-112页 |
二.社会经济对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制约 | 第112-117页 |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117-126页 |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117-122页 |
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的评价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126-150页 |
一.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 第127-135页 |
二.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的民法保护 | 第135-140页 |
三.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商法保护 | 第140-142页 |
四.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 第142-144页 |
五.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的民事诉讼法保护 | 第144-145页 |
六.《土地收用法》对财产权的保护 | 第145页 |
七.其他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 | 第145-146页 |
八.北京政府时期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主要特点 | 第146-150页 |
第四节 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150-174页 |
一.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司法实践的基本情况 | 第150-152页 |
二.从实例观察民国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152-174页 |
第五节 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评价 | 第174-178页 |
一.北京政府时期整合中西财产法上的进步 | 第174-176页 |
二.军阀专制和政权更迭成为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障碍 | 第176-178页 |
小结 | 第178-180页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180-228页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经济动力 | 第180-183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改善 | 第180-181页 |
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与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关系 | 第181-183页 |
第二节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财产权法律保护 | 第183-185页 |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财产权的保护 | 第183-184页 |
二.工人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 第184页 |
三.农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 第184-185页 |
四.继承权的法律保护 | 第185页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185-207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 第185-192页 |
二.南京民国政府时期财产权的民法保护 | 第192-199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商法保护 | 第199-201页 |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 第201-202页 |
五.南京民国政府时期财产权的民事诉讼法保护 | 第202页 |
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征收法对财产权的保护 | 第202-203页 |
七.其他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 | 第203-204页 |
八.南京国民政府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特点 | 第204-207页 |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207-219页 |
一.南京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司法实践的基本情况 | 第207-208页 |
二.通过案例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208-219页 |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财产权法律保护发展的评价 | 第219-227页 |
一.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集大成 | 第219-223页 |
二.中西法律整合的高峰 | 第223-225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225-227页 |
小结 | 第227-228页 |
结论 | 第228-232页 |
一.在应对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中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第228-229页 |
二.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建立和完善是各法配合发展的过程 | 第229-230页 |
三.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建立和完善是中西法律整合的过程 | 第230页 |
四.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建立与完善受政治进步程度的制约 | 第230-2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