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清洁发展机制: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 第9-15页 |
一、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特征 | 第9-11页 |
二、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一) 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相关性 | 第11-12页 |
(二) 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冲突与平衡 | 第12-13页 |
(三) 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原则 | 第13-14页 |
(四)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国际风险与法律控制 | 第15-22页 |
一、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与谨慎处置原则 | 第15-16页 |
二、政治单边主义与国际环境有序法制 | 第16-17页 |
三、CDM项目国际管理机制与现实风险 | 第17-20页 |
(一) 实体控制机制 | 第18-19页 |
(二) 程序控制机制 | 第19页 |
(三) CDM项目现实风险 | 第19-20页 |
四、"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压力与减排方案的争议 | 第20-22页 |
(一) 以国别为基础的减排方案 | 第21页 |
(二) 以行业为基础的减排方案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法律框架与现实风险 | 第22-31页 |
一、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法律框架 | 第22-27页 |
(一)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国情与CDM项目必要性分析 | 第22-25页 |
(二)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法律框架 | 第25-27页 |
二、中国CDM项目法律框架下现实风险 | 第27-31页 |
(一) 中国CDM项目法律框架下宏观性风险 | 第27-29页 |
(二)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中法律争议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完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风险的法律控制体系 | 第31-41页 |
一、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法律控制的完善 | 第32-35页 |
(一) 克服单边主义,强调国际合作 | 第32页 |
(二)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直面减排义务 | 第32-33页 |
(三) CDM项目国际规则:多元化改革 | 第33-35页 |
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控制的完善 | 第35-41页 |
(一) 针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压力,承担一定条件下减排义务 | 第35-36页 |
(二) 走低碳发展道路,突出市场调节与政府指导 | 第36-38页 |
(三) 优化CDM国内规则,强化法律控制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