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景观动态及格局特征分析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21页 |
| ·城市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 第14-17页 |
| ·城市绿地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景观连通性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 第24-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4-25页 |
| ·研究数据与预处理 | 第25-28页 |
| 第3章 主城区景观动态 | 第28-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29-31页 |
| ·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 ·城镇景观、非城镇景观的面积变化 | 第31页 |
| ·城镇景观的变化 | 第31-32页 |
| ·主城区各类景观格局动态 | 第32-34页 |
| ·城市绿地动态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主城区景观的粒度效应 | 第36-4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 ·研究结果 | 第36-39页 |
| ·城镇景观的粒度效应 | 第36-37页 |
| ·非城镇景观、主城区景观的粒度效应 | 第37-38页 |
| ·城市绿地的粒度效应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5章 主城区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 第42-52页 |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 ·研究结果 | 第43-48页 |
| ·不同幅度下斑块密度的空间异质性 | 第43-44页 |
| ·不同幅度下聚集度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 第44-46页 |
| ·不同幅度下分维数的空间异质性 | 第46-47页 |
| ·不同幅度下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幅度变化下的景观异质性 | 第48-49页 |
| ·主城区的空间异质性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2页 |
| 第6章 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分析 | 第52-64页 |
| ·研究方法 | 第52-55页 |
| ·连通性指数 | 第52-54页 |
| ·重要斑块的选取 | 第54-55页 |
| ·结果 | 第55-60页 |
| ·研究区绿地景观的斑块构成 | 第55页 |
| ·研究区绿地景观的连通性及各指数的比较 | 第55-56页 |
| ·研究区绿地景观的斑块对连通性的重要值 | 第56-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连通性指数 | 第60页 |
| ·重庆市主城区绿地景观的连通性现状 | 第60-61页 |
| ·各斑块类型的重要性和重要斑块的保护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 ·重庆市主城区及绿地景观动态 | 第64页 |
| ·重庆市主城区及绿地景观粒度效应 | 第64页 |
| ·重庆市主城区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64-65页 |
| ·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分析 | 第65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65-66页 |
| ·重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分析 | 第65-66页 |
| ·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分析 | 第66页 |
|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研究中的不足 | 第66-67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