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城市联盟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城市联盟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城市联盟的定义 | 第15页 |
·城市联盟的特点 | 第15页 |
·城市联盟的作用 | 第15-16页 |
·城市联盟形成动因的分析 | 第16-18页 |
·城市联盟形成的理论解释 | 第16-18页 |
·交易成本的理论解释 | 第16-17页 |
2 2.1.2 规模经济的影响 | 第17-18页 |
·城市联盟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 | 第18页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 第18页 |
·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 第18页 |
·城市联盟的实现机制和维护机制 | 第18-21页 |
·城市联盟的实现机制 | 第18-19页 |
·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 | 第18页 |
·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 | 第18-19页 |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 | 第19页 |
·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 | 第19页 |
·城市联盟的维护机制 | 第19-21页 |
·信任机制 | 第19-20页 |
·协调机制 | 第20页 |
·奖惩机制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 第21-29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4页 |
·厦泉漳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21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 | 第21-22页 |
·厦泉漳面临着被区域经济边缘化的危险 | 第22-23页 |
·厦泉漳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 第23-24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可行性分析 | 第24-27页 |
·厦泉漳在地理上连成一片 | 第24-25页 |
·厦泉漳具有相同的政策环境 | 第25页 |
·厦泉漳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 第25-26页 |
·厦泉漳具有相同的人文环境 | 第26页 |
·厦泉漳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厦泉漳城市联盟运作的战略构想 | 第29-44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内涵与组织结构形式 | 第29-31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内涵 | 第29-30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的组织结构形式 | 第30-31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发展取向 | 第31-33页 |
·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 第31-32页 |
·台湾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与海西经济区的龙头 | 第32-33页 |
·台湾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 第32页 |
·海西经济区的龙头 | 第32-33页 |
·厦泉漳城市联盟运作的关键点 | 第33-36页 |
·加强厦泉漳地区相关领域的协调 | 第33-35页 |
·合理安排厦泉漳地区的产业布局 | 第35页 |
·加强泛闽南区域合作 | 第35-36页 |
·厦泉漳参与城市联盟的发展模式 | 第36-44页 |
·发挥厦门作为厦泉漳城市联盟中心城市的作用 | 第36-38页 |
·厦门在厦泉漳城市联盟中的地位分析 | 第36页 |
·发挥厦门作为中心城市作用的具体措施 | 第36-38页 |
·发挥泉州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参与城市联盟 | 第38-40页 |
·泉州产业集群主要特点 | 第38页 |
·厦门、泉州产业结构明显互补 | 第38-39页 |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联盟发展 | 第39-40页 |
·发挥漳州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城市联盟 | 第40-44页 |
·漳州的资源优势 | 第40页 |
·漳州积极参与厦泉漳城市联盟 | 第40-44页 |
·厦漳港口整合 | 第40-41页 |
·厦漳两市一体化 | 第41-42页 |
·在联盟中发挥漳州的优势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