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介孔二氧化硅的相关研究 | 第7-10页 |
§1.2 手性和螺旋二氧化硅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 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旨 | 第13-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45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9-21页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1-22页 |
·手性两亲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22-31页 |
·手性两亲小分子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性质 | 第31-44页 |
·总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硅纳米管壁的手性控制 | 第45-53页 |
·以L型谷氨酸衍生物自组装体为模板的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合成 | 第45-46页 |
·1,4-亚苯基二氧化硅纳米结构1实验合成与讨论 | 第46-49页 |
·机理研究 | 第49-51页 |
·其它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总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树枝化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53-62页 |
·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合成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机理研究 | 第58-59页 |
·其它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二氧化硅纳米带的手性反转 | 第62-76页 |
·以L型丙氨酸衍生物的自组装体为模板的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合成 | 第62-6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关于形成手性反转的机理的探讨 | 第67-70页 |
·其它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二氧化硅纳米结构的控制 | 第76-97页 |
·以L-16ValPy6Br的自组装体为模板的合成和结果讨论 | 第76-83页 |
·以D-16LeuPy6Br的自组装体为模板的合成和结果讨论 | 第83-88页 |
·L-16IlePy6Br的合成和结果讨论 | 第88-96页 |
·总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97-99页 |
·实验总结 | 第97页 |
·工作展望 | 第97-99页 |
文章发表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