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含氟树脂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含氟树脂的发展史 | 第10-12页 |
·含氟树脂涂料的特点 | 第12页 |
·含氟树脂涂料的分类 | 第12-14页 |
·全氟碳涂料简介 | 第14页 |
·氟碳涂料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氟碳涂料前景 | 第16-17页 |
·超支化聚合物 | 第17-20页 |
·超支化聚合物简介 | 第17-19页 |
·超支化聚合物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 | 第19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2 氟烷基封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FPBT)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3-35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氟单体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制备 | 第24-25页 |
·常用的制备方法——酰氯化法 | 第24-25页 |
·一步法制备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 | 第25页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成方法 | 第25-29页 |
·氟烷基封端FPBT的合成 | 第27页 |
·氟烷基封端FPBT3合成 | 第27-28页 |
·FPBT0、FPBT6、FPBT8、FPBT10合成 | 第28-29页 |
·结果讨论 | 第29-34页 |
·氟单体薄层色谱分析 | 第29-30页 |
·氟单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氟单体的质谱分析 | 第31页 |
·FPBT系列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FPBT系列DSC分析 | 第32-33页 |
·FPBT系列表面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氟烷基封端的聚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FPBI)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5-52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氟烷基封端FPBI系列合成 | 第36-37页 |
·FPBI3的合成 | 第37页 |
·FPBI0、FPBI6、FPBI8、FPBI10合成 | 第37页 |
·结果讨论 | 第37-51页 |
·FPBI系列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FPBI系列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41页 |
·FPBI0和FPBI10的XRD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FPBI3,FPBI6,FPBI8,FPBI10的XPS分析 | 第42-48页 |
·FPBI6 DSC分析 | 第48页 |
·FPBI系列的表面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含氟超支化多羟基聚酯(HBFP)的合成与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52-69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53页 |
·实验药品 | 第53页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含氟超支化聚酯(HBFP)合成 | 第53-57页 |
·实验条件初探 | 第53-54页 |
·3%核含量的HBFP系列合成 | 第54-55页 |
·10%核含量的HBFP系列合成 | 第55-56页 |
·HBFP6系列合成 | 第56页 |
·超支化聚酯羟值测定 | 第56-57页 |
·结果讨论 | 第57-67页 |
·3%核含量HBFP系列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10%核含量HBFP系列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不同核含量HBFP6系列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凝胶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支化度表征 | 第61-64页 |
·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