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法与利益的关系 | 第9-16页 |
·利益的内涵 | 第9-12页 |
·对利益概念的分析 | 第9-10页 |
·利益的分类 | 第10-11页 |
·利益的多元化—利益的本质特征 | 第11-12页 |
·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 第12-16页 |
·对利益法学的回顾与分析 | 第13-14页 |
·法与利益的相互关系 | 第14-16页 |
2.当今中国的利益冲突 | 第16-26页 |
·我国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 | 第16-21页 |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16-17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7-18页 |
·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8页 |
·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8-19页 |
·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 第19-20页 |
·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 | 第20页 |
·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1页 |
·对我国利益冲突产生原因的思考 | 第21-24页 |
·潜在的利益冲突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掩盖起来 | 第21-22页 |
·资源的有限性和满足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第22页 |
·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 第22-23页 |
·利益的表达机制不完善 | 第23-24页 |
·利益失衡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 第24-25页 |
·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25页 |
·削弱中央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 | 第25-26页 |
3.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 | 第26-30页 |
·协调利益冲突道德和行政手段 | 第26页 |
·实现利益均衡的道德方式 | 第26页 |
·实现利益均衡的行政手段 | 第26页 |
·法律规制利益冲突的优势 | 第26-27页 |
·以法律规制利益冲突的原则 | 第27-30页 |
·强调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 | 第28-29页 |
·公平与效率同等原则 | 第29-30页 |
4.利益冲突在立法与司法中的平衡 | 第30-35页 |
·立法中的利益平衡 | 第30-32页 |
·利益识别环节 | 第30-31页 |
·利益选择环节 | 第31页 |
·规范表达环节 | 第31-32页 |
·利益冲突的司法解决 | 第32-35页 |
·对非法利益的抑制 | 第32-33页 |
·平衡各种合法利益 | 第33-35页 |
5.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 第35-42页 |
·公共利益 | 第35-37页 |
·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 第35-36页 |
·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36-37页 |
·个人利益 | 第37页 |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标准 | 第37-39页 |
·个人利益当然要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 第37-38页 |
·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应严格限制 | 第38-39页 |
·个人利益不可让步的部分 | 第39页 |
·我国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现实情况 | 第39-42页 |
·宪法上加强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权"入宪 | 第39-40页 |
·《物权法》确立对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平等保护的原则 | 第40页 |
·刑事诉讼法应注重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个人权益的保护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