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力供应与需求 | 第13-14页 |
| ·电力供需理论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综合资源规划理论 | 第14页 |
| ·电力需方资源潜力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DSM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政策智能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供方资源与电力供需关系 | 第20-36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综合资源规划与电力供需理论 | 第20-21页 |
| ·非优化平衡下孤立系统供方资源增量与用电需求增长 | 第21-23页 |
| ·关键指标释义 | 第21-22页 |
| ·指标分解与模型推理 | 第22-23页 |
| ·基于多维概率分布的供需状况在三维极坐标空间的预测方法 | 第23-25页 |
| ·供方资源增长优化评估 | 第25-32页 |
| ·扰动属性测度理论及属性测度区间度方法 | 第25-27页 |
| ·主因素分解 | 第27-29页 |
| ·最优化目标 | 第29页 |
| ·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的优化评估 | 第29-32页 |
| ·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供需关系优化分析 | 第32-33页 |
| ·算例:东北—华北(绥姜I回线)联网项目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需方资源与电力供需关系 | 第36-5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需方资源含义分析 | 第36-37页 |
| ·需方资源潜力分析预测模型 | 第37-44页 |
| ·资源累计预测模型 | 第37-38页 |
| ·产值单耗预测模型 | 第38-39页 |
| ·单耗组合预测模型 | 第39-40页 |
| ·EIT组合预测模型 | 第40-41页 |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的模型优选 | 第41-44页 |
| ·EIT组合预测模型在计量经济学软件Simple.E中的实现 | 第44-47页 |
| ·基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电力供需关系后验性修正 | 第47-55页 |
|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 第47-50页 |
| ·需方资源潜力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50-53页 |
| ·需方资源潜力对电力供需关系的后验性修正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负荷管理综合效益的研究 | 第57-73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负荷管理综合效益分析思路 | 第57-58页 |
| ·负荷管理发电效益研究 | 第58-62页 |
| ·用电负荷率同供电煤耗的关系研究 | 第58-60页 |
| ·示例及量化分析 | 第60-62页 |
| ·负荷管理输电效益研究 | 第62-65页 |
| ·负荷管理对电网线损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示例及量化分析 | 第64-65页 |
| ·负荷管理配变电效益研究 | 第65-69页 |
| ·分类变压器配变电效益研究 | 第65-68页 |
| ·示例及量化分析 | 第68-69页 |
| ·负荷管理综合效益分析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DSM综合效益评估模型及方法研究 | 第73-95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综合效益评估程序及基本要素 | 第73-75页 |
| ·数据基础 | 第73-74页 |
| ·市场群体划分 | 第74页 |
| ·分析评估对象 | 第74页 |
| ·评估指标体系 | 第74-75页 |
| ·综合效益评估方法与模型 | 第75页 |
| ·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 第75-78页 |
| ·DSM综合效益分析评估模型 | 第78-85页 |
| ·算例—DSM项目综合效益分析评估 | 第85-89页 |
| ·基于熵的DSM多准则综合评价方法 | 第89-93页 |
|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89-90页 |
| ·熵及其性质 | 第90页 |
| ·基于熵的多准则评价过程 | 第90-92页 |
| ·基于熵的DSM多准则综合评价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基于智能工程理论拓展的政策智能模拟方法研究 | 第95-115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智能工程理论基础 | 第95-96页 |
| ·智能工程理论拓展 | 第96-97页 |
| ·政策模拟方法研究 | 第97-105页 |
| ·决策问题结构化程度 | 第98页 |
| ·基本规则(关系)的描述 | 第98-99页 |
| ·政策状态模拟的正向推理 | 第99-103页 |
| ·政策状态模拟的逆向推理 | 第103-105页 |
| ·算例—基于智能工程理论拓展的DSM政策状态模拟 | 第105-113页 |
| ·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状态的描述 | 第105-107页 |
| ·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分类及状态参数取值 | 第107-109页 |
| ·基于智能工程理论拓展的DSM政策状态模拟 | 第109-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