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2-17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创新 | 第15页 |
| ·内容与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第17-33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8-23页 |
| ·传统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1页 |
|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3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6页 |
| ·模型派 | 第24页 |
| ·结构派 | 第24-25页 |
| ·其他学派 | 第25-26页 |
|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 第26-33页 |
| ·制度均衡的一般分析 | 第26-27页 |
| ·制度——增长理论的国外研究 | 第27-30页 |
| ·制度——增长理论的国内进展 | 第30-33页 |
| 第3章 制度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33-48页 |
| ·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因素 | 第34-39页 |
|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 | 第34-35页 |
|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 | 第35-36页 |
|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 第36-38页 |
| ·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 | 第38-39页 |
|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9-48页 |
| ·制度功能与经济增长 | 第39-41页 |
|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 第41-43页 |
| ·制度与要素供给 | 第43-44页 |
| ·制度与科技创新 | 第44-45页 |
| ·制度与经济结构 | 第45-46页 |
| ·制度与有效需求 | 第46-48页 |
| 第4章 中国的制度变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 第48-62页 |
| ·我国经济发展中制度变革的历程 | 第48-53页 |
| ·理解制度变革的几种思路 | 第48-50页 |
| ·1978年——1984年:以农村为主的制度变迁 | 第50-51页 |
| ·1985年——1992年:以城市为主的制度变迁 | 第51-52页 |
| ·1993年——2006年:制度环境变迁和制度创新阶段 | 第52-53页 |
| ·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 第53-62页 |
| ·制度变革对农业生产的推动 | 第53-55页 |
| ·制度变革对企业发展的推动 | 第55-58页 |
| ·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 | 第58-62页 |
| 第5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性缺陷 | 第62-113页 |
| ·增长模式的制度性缺陷 | 第62-72页 |
| ·政府过度干预 | 第63-67页 |
| ·市场低效率运行 | 第67-72页 |
| ·有效需求的制度性缺陷 | 第72-83页 |
| ·消费需求的制度性缺陷 | 第73-77页 |
| ·投资需求的制度性缺陷 | 第77-80页 |
| ·出口需求的制度性缺陷 | 第80-83页 |
| ·要素投入的制度性缺陷 | 第83-96页 |
| ·自然要素投入的制度性缺陷 | 第84-88页 |
| ·人力要素投入的制度性缺陷 | 第88-92页 |
| ·资本要素投入的制度性缺陷 | 第92-96页 |
| ·科技创新的制度性缺陷 | 第96-99页 |
| ·政府行政主导的计划运行模式缺陷 | 第96-97页 |
| ·科学技术“生产力化”的价值选择缺陷 | 第97-98页 |
| ·科技法律保护机制缺陷 | 第98-99页 |
| ·经济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 第99-113页 |
| ·地区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 第99-103页 |
| ·城乡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 第103-108页 |
| ·产业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 第108-113页 |
| 第6章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制度选择 | 第113-151页 |
|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制度选择 | 第113-120页 |
| ·破解政府过度干预的制度选择 | 第114-117页 |
| ·破解经济低效率运行的制度选择 | 第117-120页 |
| ·保持需求合理协调增长的制度选择 | 第120-127页 |
| ·破解消费需求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21-123页 |
| ·破解投资需求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23-125页 |
| ·破解出口需求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25-127页 |
| ·解决要素投入问题的制度选择 | 第127-137页 |
| ·破解自然资源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28-130页 |
| ·破解人力要素问题的制度选择 | 第130-133页 |
| ·破解资本要素问题的制度选择 | 第133-137页 |
| ·推进科技创新的制度选择 | 第137-140页 |
| ·建设宏观与微观管理体制相匹配的新型机制 | 第137-138页 |
| ·建设有利创新的现代研究所法人治理结构 | 第138页 |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138-139页 |
| ·完善风险投资制度 | 第139-140页 |
| ·优化经济结构的制度选择 | 第140-151页 |
| ·破解地区结构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41-144页 |
| ·破解城乡结构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44-147页 |
| ·破解产业结构难题的制度选择 | 第147-151页 |
| 第7章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制度变革 | 第151-170页 |
|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 第152-155页 |
|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 | 第152-153页 |
| ·经济开放与加入WTO的简要历程回顾 | 第153-155页 |
|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制度变革 | 第155-161页 |
| ·看待全球化的两种视角 | 第155-157页 |
| ·“政府入世”及相应的制度变革 | 第157-161页 |
| ·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制度性对策 | 第161-170页 |
| ·应对全球化的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 第161-162页 |
| ·应对全球化的金融制度对策 | 第162-164页 |
| ·应对全球化的产业制度对策 | 第164-166页 |
| ·应对全球化的劳工制度对策 | 第166-168页 |
| ·建立应对全球化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168-170页 |
| 结语 | 第170-1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179页 |
| 后记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