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论文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8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8-11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研究第8-9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新型方式第9-10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特征第10-11页
   ·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1-12页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第14-18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5-18页
     ·经纪人假设理论第15页
     ·“成本-收益”模型第15-17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18页
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实证研究第18-28页
   ·案例信息表的设计第18-19页
     ·设计的目的第18页
     ·设计说明第18-19页
   ·数据的采集第19-20页
   ·数据集成第20-22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2-28页
     ·不法公职人员的基本情况第22-23页
     ·不法公职人员工作情况第23-24页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情况第24-26页
     ·公职人员犯罪动机统计分析第26-28页
4 影响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动机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第28-38页
   ·回归分析原理介绍第28-29页
   ·指标的设计第29-30页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30页
   ·影响因素与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动机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第30-35页
     ·SAS Insight 拟合多元线性回归第30-33页
     ·SAS 分析家拟合多元线性回归第33-34页
     ·模型模型结果分析第34页
     ·结论第34-35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根源探讨第35-38页
     ·“金钱化”的权力是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基础第35页
     ·灵活处置权为公职人员寻租提供了机会第35-36页
     ·权力文化为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提供了沃土第36页
     ·监督不力为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提供了情景第36页
     ·生成于人性私心膨胀第36-38页
5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过程分析第38-50页
   ·个案研究第38-40页
     ·王某犯罪心理过程第38页
     ·陈某犯罪心理过程第38-39页
     ·马某犯罪心理过程第39-40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第40-45页
     ·“原始刺激”引发“初反应”第40-41页
     ·经济犯罪动机的产生的“伴随反应”第41-43页
     ·经济犯罪行为产生的“结果反映”第43-45页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分析第45-50页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第45-47页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第47页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行为终结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第47-50页
6 建议与措施第50-52页
7 结论与不足第52-54页
   ·研究结论第52页
   ·文本存在的不足第52页
   ·未来展望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 A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文写作中的时态错误分析
下一篇:校园卡运维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