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对绘画鉴定学方法论的梳理及启示——名物制度作为年代鉴定的可行性 | 第7-9页 |
一、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真实而清晰的时代风格 | 第7页 |
二、考古发现对于风格鉴定的意义——风格分析与标型作品的建立 | 第7-8页 |
三、名物制度对绘画鉴定的启示——寻找年代鉴定的直接证据 | 第8-9页 |
小结:对名物制度作为鉴定依据的思考 | 第9页 |
第二章 唐到宋代书籍形制的演变——书籍装帧形制作为鉴定标型的有效性 | 第9-14页 |
一、从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渡——时代特征的表现 | 第10-12页 |
二、敦煌遗书对唐到宋代装帧形制的补证 | 第12-13页 |
三、儒家经书、四库书籍的印刷、装帧形制 | 第13-14页 |
小结:书籍制的时代标型意义 | 第14页 |
第三章 界定书制作为鉴定依据的有效范围——对"校书"的考证 | 第14-16页 |
一、鉴定标尺在题材、内容上的有效范围 | 第14-15页 |
二、校书图——对书籍的全面整理和展示 | 第15-16页 |
第四章 "校书"题材的图像表现与鉴定研究——以三件作品为例 | 第16-19页 |
一、私人校书的例子 校雠的实证——传五代黄荃《勘书图》 | 第16-17页 |
二、公家(官府)校书的例子——宋摹本《北齐校书图》 | 第17-18页 |
三、私人藏书的展示——传五代王齐翰《勘书图》 | 第18页 |
四、对其他包含书籍图像作品的讨论 | 第18-19页 |
注释、参考资料 | 第19-21页 |
附图 | 第2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