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

经济转轨期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7-18页
     ·研究的思路第17页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8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第18-20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8-19页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9-20页
2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理论第20-27页
   ·利率传导途径第20-22页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利率传导途径第20页
     ·约翰·泰勒对凯恩斯利率传导途径的改进第20-21页
     ·影响利率传导途径发挥作用的因素第21页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的政策含义第21-22页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途径第22-24页
     ·托宾的q 理论第23页
     ·财富效应传导途径第23页
     ·资产流动性效应途径第23-24页
   ·信贷传导途径第24-26页
     ·银行贷款途径第24-25页
     ·资产负债表途径第25-26页
   ·汇率途径第26-27页
3 经济转轨期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与传导效果分析第27-41页
   ·经济转轨期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践第27-33页
     ·利率传导途径第27-28页
     ·资产价格传导途径第28-29页
     ·我国汇率的迂回传导机制第29-31页
     ·信贷配额传导机理第31-33页
   ·经济转轨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3-40页
     ·利率传导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3-36页
     ·我国资产价格传导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6-38页
     ·转型期信贷传导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经济转轨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分析第41-66页
   ·中央银行第42-43页
     ·中央银行体制变革第42页
     ·中央银行体制变革与货币供给第42-43页
   ·金融市场第43-51页
     ·货币市场第44-48页
     ·资本市场第48-51页
   ·金融机构第51-55页
   ·企业和居民第55-61页
     ·我国企业投融资行为特征分析第56-59页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第59-61页
     ·居民和企业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第61页
   ·我国非均衡区域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分析第61-64页
     ·非均衡金融体系下货币政策传导第61-62页
     ·传导机制区域差异的金融体系成因分析第62-63页
     ·金融市场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提高转轨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第66-71页
   ·商业银行层面的对策第66-67页
     ·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第66页
     ·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第66页
     ·处理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第66-67页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第67页
   ·微观主体层面的对策第67-68页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第67页
     ·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第67页
     ·引导公众预期,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第67-68页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杜会信用制度第68页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第68-69页
     ·建立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第68页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第68-69页
     ·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通的渠道第69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第69-71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推动区域间经济稳步协调发展第69页
     ·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业的内部环境建设. 建立商业银行信贷激励机制第69-70页
     ·建立和完善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第70页
     ·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第70-71页
6 结论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大责任事故罪法定刑配置论
下一篇:中国FDI引资环境的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