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精密复杂接插件级进模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级进模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接插件级进模的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应用前景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 第2章 冲压成形理论的探讨 | 第19-39页 |
|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 第19-28页 |
| ·变形物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 第19-24页 |
| ·屈服条件 | 第24-26页 |
| ·应力与应变关系 | 第26-28页 |
| ·板料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 | 第28-35页 |
| ·应力状态 | 第28-29页 |
| ·应变状态 | 第29-30页 |
| ·屈服轨迹 | 第30-31页 |
| ·板料的各向异性 | 第31-35页 |
| ·板料冲压成形的求解方法 | 第35-37页 |
| ·主应力法(Slab method) | 第35-36页 |
| ·塑性材料力学法(CMпд) | 第36-37页 |
| ·板料的冲压成形极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级进模冲压工序变形特性分析 | 第39-53页 |
| ·冲裁 | 第39-42页 |
| ·剪切区应力状态分析 | 第39-40页 |
| ·冲裁过程分析 | 第40-42页 |
| ·弯曲 | 第42-48页 |
| ·弯曲变形的特点 | 第42-43页 |
| ·弯曲变形的应力应变状态 | 第43页 |
| ·宽板弯曲时三个主应力的分布性质 | 第43-46页 |
| ·各向异性板料的弯曲 | 第46-47页 |
| ·弯曲中现象的复杂性 | 第47-48页 |
|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 第48页 |
| ·翻边 | 第48-50页 |
| ·内孔翻边的变形特点 | 第48-49页 |
| ·内孔翻边应力应变分析 | 第49-50页 |
| ·内孔翻边极限翻边系数 | 第50页 |
| ·局部(起伏)成形 | 第50-51页 |
| ·整形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接插件级进模设计方法 | 第53-77页 |
| ·接插件级进模设计流程 | 第53页 |
|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 第53-58页 |
| ·弯曲展开计算方法 | 第53-58页 |
| ·翻边展开计算方法 | 第58页 |
| ·接插件级进模排样设计 | 第58-62页 |
| ·排样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 第58-59页 |
| ·载体设计 | 第59-60页 |
| ·排样图中各成形工位的设计要点 | 第60-61页 |
| ·带料步距与定位精度的确定 | 第61-62页 |
| ·排样设计后的检查 | 第62页 |
| ·接插件级进模典型工序成形方法 | 第62-69页 |
| ·合理冲裁间隙 | 第62-64页 |
| ·局部成形方法 | 第64-65页 |
| ·复杂弯曲成形方法 | 第65-69页 |
| ·铆接成形方法 | 第69页 |
| ·接插件级进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第69-76页 |
| ·凸、凹模结构和安装 | 第69-71页 |
| ·带料的导正定位 | 第71-73页 |
| ·带料的导向和托料装置 | 第73-74页 |
| ·卸料装置 | 第74-75页 |
| ·加工方向的转换机构 | 第75页 |
| ·成形凸模的微量调节机构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5章 接插件级进模设计举例 | 第77-94页 |
| ·确定产品冲压工序 | 第77-78页 |
| ·产品冲压工艺性分析 | 第77页 |
| ·产品展开 | 第77-78页 |
| ·排样设计 | 第78-80页 |
| ·毛坯排样 | 第78页 |
| ·工序排样 | 第78-80页 |
| ·产品重要部位成形仿真 | 第80-85页 |
| ·结构概要设计 | 第85-87页 |
| ·结构详细设计 | 第87-89页 |
| ·模具零件设计 | 第89-92页 |
| ·压平铆接复合模设计 | 第92-93页 |
| ·本章小节 | 第93-94页 |
| 结论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