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新颖表面活性剂对牛血清蛋白(BSA)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46页
 第一节 蛋白质基础知识第15-19页
   ·蛋白质的结构第15-17页
   ·蛋白质的功能第17页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第17-18页
   ·牛血清蛋白第18-19页
 第二节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19-31页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体相相互作用第19-28页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等温线第19-21页
     ·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结构第21-24页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体系相行为研究第24-28页
   ·蛋白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气液界面性质研究第28-31页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研究背景第31页
   ·研究技术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6页
第二章 蔗糖-葡萄糖-6-羧酸钠-果糖-6-羧酸钠-1-(N-十二烷基甲酰胺)(SDAD)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第46-93页
 第一节 前言第46-48页
 第二节 SDAD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第48-53页
  1.实验部分第48页
   ·实验药品第48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页
  2.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SDAD表面活性研究第49-50页
   ·SDAD电导率研究第50-52页
  3.结论第52-53页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证据第53-66页
  1.理论基础第53-55页
   ·表面张力法第53-54页
   ·电导法第54页
   ·zeta电位法第54-55页
  2.实验部分第55-56页
   ·实验药品第55页
   ·实验仪器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6页
  3.结果与讨论第56-65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电导率第56-59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第59-63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zeta电位第63-65页
  4.本节结论第65-66页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对BSA结构的影响第66-86页
  1.理论基础第66-72页
   ·荧光光谱法第66-68页
   ·CD光谱法第68-70页
   ·光散射法第70-71页
   ·负染色透射电镜表征第71-72页
  2.实验部分第72-73页
   ·实验药品第72页
   ·实验仪器第72页
   ·实验方法第72-73页
  3.结果与讨论第73-85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第73-76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CD光谱第76-79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动态光散射结果第79-82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负染色透射电镜结果第82-85页
  4.本节结论第85-86页
 第五节 本章总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第三章 全氟辛酸钠及辛酸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比较研究第93-110页
 1.前言第93-94页
 2.实验部分第94-95页
   ·实验药品第94页
   ·实验仪器第94页
   ·实验方法第94-95页
 3.结果与讨论第95-106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电导率第95-99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zeta电位第99-100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第100-104页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的CD光谱第104-106页
 4.本章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四章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第110-121页
 1.前言第110页
 2.实验部分第110-112页
   ·实验药品第110页
   ·实验仪器第110页
   ·实验方法第110-112页
 3.结果与讨论第112-119页
   ·TTAB/BSA混合体系的电导率第112-114页
   ·TTAB/BSA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第114-115页
   ·TTAB/BSA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第115-117页
   ·TTAB/BSA混合体系的CD光谱第117-118页
   ·TTAB/BSA混合体系的动态光散射结果第118-119页
 4.本章结论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124页
ENGLISH SECTION第124-149页
 1.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with sodium dodecyl suffate(SDS)and an anionic Saccharide-based surfactant saccharosetricarbon saver-N-dodecyl amid dinatriumsalt(SDAD)第124-136页
  Introduction第125-126页
  Experimental section第126-127页
   Materials第126页
   Surface tension第126-127页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第127页
   Circular dichroism measurements第127页
  Result and disscution第127-132页
   Surface tension第127-129页
   Fluorescence spectra第129-131页
   Circular dichroism第131-132页
  Conclusion第132页
  References第132-136页
 2.Salt-free vesicle-phases and their template effect第136-149页
  1 Construction of salt-free catanionic surfactant systems第137-143页
   ·Salt-free catanionic surfactant systems formed by acidic-basic reaction第137-139页
   ·Divalent metal-ligand-induced vesicle phases第139-143页
     ·Vesicles formed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divalent metal surfactants第139-142页
     ·Vesicles formed in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by divalent metal surfactants第142-143页
  2 Template effect of vesicles induced by divalent metal surfactants第143-144页
  3 Conclusions and outlook第144-146页
  References第146-14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肠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钙粘蛋白的关系
下一篇: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和膜整连蛋白β4调节神经元存活与凋亡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