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27页 |
引言 | 第27-29页 |
IBS研究进展 | 第29-50页 |
一、IBS病因学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压力 | 第29页 |
2.胃肠动力学障碍 | 第29页 |
3.肠道感染和抗生素的滥用 | 第29-30页 |
4.内脏感觉异常 | 第30页 |
5.胃肠道激素与神经肽 | 第30页 |
6.脑--肠轴的改变 | 第30页 |
7.饮食结构不当及饮食习惯改变 | 第30-32页 |
二、IBS治疗进展 | 第32-39页 |
(一) 西医治疗进展 | 第32-35页 |
1.调节肠道运动功能的药物 | 第32-33页 |
2.调节内脏感觉的药物 | 第33-34页 |
3.外周k受体激动剂 | 第34页 |
4.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第34页 |
5.抗抑郁、焦虑类药物 | 第34页 |
6.抗生素类药物 | 第34-35页 |
7.心理和行为治疗 | 第35页 |
(二)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第35-39页 |
1.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35页 |
·情志所伤,肝脾相因 | 第35页 |
·脾胃虚弱,脾肾相因 | 第35页 |
2.治则治法研究 | 第35-36页 |
3.临床研究 | 第36-39页 |
·辨证论治研究 | 第36页 |
·专病专方研究 | 第36页 |
·基本方加减研究 | 第36页 |
·针灸治疗研究 | 第36-37页 |
·其它疗法研究 | 第37-39页 |
三、IB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1.以中枢为靶点的刺激造成的IBS动物模型 | 第39-40页 |
2.以外周为靶点的刺激造成的IBS动物模型 | 第40页 |
3.二者联合作用的IBS动物模型 | 第40-41页 |
四、IBS病理学研究进展 | 第41-47页 |
1.IBS结肠黏膜神经肽阳性纤维与肥大细胞(MC) | 第41-43页 |
·肥大细胞与IBS相关联的确切临床线索 | 第42页 |
·心理压力可诱导肥大细胞激活 | 第42页 |
·肥大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 第42-43页 |
2.IBS与SP、VIP、CGRP | 第43-45页 |
3.IBS与T淋巴细胞亚群 | 第45-46页 |
4.IBS与5-HT、5-HT_3R | 第46-47页 |
五、IBS中医药治疗前景 | 第47-48页 |
六、选题依据及应用前景 | 第48-50页 |
第一章 肠激安胶囊制剂学研究 | 第50-96页 |
第一节 肠激安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 第50-79页 |
一、处方 | 第51页 |
二、生产工艺 | 第51-52页 |
三、工艺流程 | 第52-53页 |
四、生产工艺操作 | 第53-64页 |
1.原药材的质量要求 | 第53-63页 |
2.药材粉碎 | 第63页 |
3.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 | 第63-64页 |
·药材粉碎 | 第63-64页 |
·SFE-CO_2萃取 | 第64页 |
4.药材提取、浓缩及干燥 | 第64页 |
·药材的提取 | 第64页 |
·浓缩 | 第64页 |
·喷雾干燥 | 第64页 |
5.混合 | 第64页 |
6.颗粒的制备 | 第64页 |
7.胶囊填充与分装 | 第64页 |
五、制备工艺研究 | 第64-79页 |
1.剂型选择 | 第64-65页 |
2.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 第65页 |
3.延胡索、黄连粉碎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 第65-66页 |
4.超临界萃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 第66-69页 |
·粉碎 | 第66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66-67页 |
·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测定 | 第67-69页 |
5.水提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 第69-73页 |
·水提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69-70页 |
·芍药苷含量测定 | 第70-73页 |
6.干燥工艺研究 | 第73-76页 |
·干燥工艺选择 | 第73-75页 |
·干燥工艺优化 | 第75-76页 |
7.成型工艺研究 | 第76-79页 |
·粉末与颗粒休止角比较 | 第76页 |
·制备颗粒工艺参数优化 | 第76-77页 |
·临界相对湿度 | 第77页 |
·胶囊填充 | 第77-78页 |
·制剂填充物组成 | 第78-79页 |
第二节 肠激安胶囊药品标准制定 | 第79-94页 |
一、肠激安胶囊质量标准草案 | 第79-82页 |
二、肠激安胶囊药品标准起草说明 | 第82-94页 |
第三节 肠激安胶囊超临界CO2萃取物GC-MS指纹图谱 | 第94-96页 |
第二章 肠激安胶囊主要药效学试验 | 第96-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7页 |
2 结果 | 第97-98页 |
3 讨论 | 第98-100页 |
第三章 肠激安胶囊干预腹泻型IBS机理研究 | 第100-115页 |
第一节 腹泻型IBS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内脏敏感性评估 | 第100-104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00页 |
2 方法 | 第100-101页 |
3 结果 | 第101-102页 |
4 讨论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肠激安胶囊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4-115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0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6页 |
3 结果 | 第106-110页 |
4 讨论 | 第110-11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115-119页 |
1.已达到的目标 | 第115-117页 |
·制剂学研究 | 第115页 |
·主要药效学试验 | 第115页 |
·机理研究 | 第115-117页 |
2.本课题的特点和创新性 | 第117页 |
3.本课题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 第117-118页 |
4.在读期间主持及参与的课题 | 第118页 |
5.在读期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8页 |
6.获奖情况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附录 | 第128-150页 |
一、实验附图 | 第128-136页 |
二、肠激安胶囊药材来源及成分详细资料 | 第136-149页 |
三、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