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课题背景 | 第15-18页 |
·制造业的重要作用 | 第15-16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 第16-17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效果 | 第17-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第20-3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8-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生产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与再造机理分析 | 第33-54页 |
·生产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33-36页 |
·协同理论 | 第36-37页 |
·系统工程方法论 | 第37-38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与种类 | 第38-41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界定 | 第38-39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征 | 第39-40页 |
·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 | 第40-41页 |
·生产流程的界定与特征表示 | 第41-43页 |
·业务流程的内涵 | 第41-42页 |
·生产流程的界定 | 第42页 |
·生产流程的特征值 | 第42-43页 |
·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流程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43-51页 |
·独立技术与生产流程的关系 | 第44-45页 |
·集成技术与生产流程的关系 | 第45-48页 |
·信息技术与生产流程的关系 | 第48-50页 |
·AMT 与生产流程协同性的判别 | 第50-51页 |
·基于AMT 生产流程再造的实施框架 | 第51-53页 |
·生产流程再造的内涵 | 第51页 |
·生产流程再造与相关概念 | 第51页 |
·基于AMT 的生产流程再造内涵 | 第51-52页 |
·生产流程再造的系统实施框架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基于Petri 网的生产流程再造 | 第54-74页 |
·生产流程再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54-55页 |
·生产流程的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生产流程的模型描述 | 第56-65页 |
·生产流程IDEF0 与Petri 网集成建模方法的提出 | 第56-58页 |
·生产流程的IDEF0 模型描述 | 第58-60页 |
·IDEF0 模型到Petri 网模型的转换 | 第60-65页 |
·基于Petri 网生产流程再造的原理 | 第65页 |
·基于Petri 网关联矩阵的生产流程再造 | 第65-73页 |
·Petri 网关联矩阵蕴含的关系 | 第65-66页 |
·订单审核子流程的再造 | 第66-70页 |
·车间制造子流程的再造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AMT 条件下生产流程再造的组织变革 | 第74-91页 |
·生产战略的指导 | 第74-76页 |
·根据竞争战略确定企业的生产战略 | 第74页 |
·根据生产战略选择先进制造技术 | 第74-75页 |
·选择先进制造技术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 第75-76页 |
·生产流程再造与企业组织变革 | 第76-81页 |
·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 第76页 |
·生产流程再造与企业组织变革的同步性 | 第76-77页 |
·生产流程再造对企业组织变革的促进 | 第77-79页 |
·组织变革的原则 | 第79-80页 |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 | 第80-81页 |
·混合型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 | 第81-85页 |
·混合型企业组织结构的提出 | 第81-83页 |
·混合型组织岗位的权责体系 | 第83-84页 |
·混合型组织结构与其它类型组织结构的区别 | 第84页 |
·混合型组织的结构特征 | 第84-85页 |
·组织运行机制重构 | 第85-88页 |
·重构组织激励机制 | 第85-87页 |
·建立联动机制 | 第87页 |
·建立促使AMT 与生产流程协同机制 | 第87-88页 |
·培育适宜的企业文化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基于AMT 生产流程再造效果评价 | 第91-109页 |
·生产流程再造效果评价原则 | 第91-92页 |
·基于AMT 生产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第92-94页 |
·生产流程效率 | 第92-93页 |
·生产流程质量 | 第93页 |
·生产流程与顾客 | 第93页 |
·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流程的协同 | 第93-94页 |
·生产流程再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4-100页 |
·构建原则 | 第94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94-100页 |
·生产流程再造灰聚类评价方法的提出 | 第100-102页 |
·生产流程再造效果评价的灰性 | 第100页 |
·灰聚类评价法的适应性 | 第100-102页 |
·基于灰聚类原理的生产流程再造效果评价模型 | 第102-108页 |
·灰聚类原理 | 第102-103页 |
·数据处理 | 第103-106页 |
·灰聚类评价模型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 | 第109-129页 |
·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简介 | 第109-110页 |
·订单审核及生产计划管理子流程再造 | 第110-112页 |
·订单审核及生产计划管理子流程存在的问题 | 第110-111页 |
·订单审核及生产计划管理子流程再造方案 | 第111-112页 |
·车间顺序生产子流程再造 | 第112-117页 |
·车间顺序生产子流程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3页 |
·车间顺序生产子流程Petri 网模型 | 第113-114页 |
·Petri 网关联矩阵及蕴含的关系 | 第114-115页 |
·车间顺序生产子流程再造方案 | 第115-117页 |
·车间制造子流程再造 | 第117-122页 |
·车间制造子流程存在的问题 | 第117-119页 |
·车间制造子流程再造方案 | 第119-122页 |
·生产流程再造的预期效果评价 | 第122-128页 |
·各指标数值的获取与处理 | 第122-124页 |
·应用AHP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124-126页 |
·专家对各指标值评价 | 第126页 |
·灰聚类评价 | 第126-128页 |
·评价结论 | 第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