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序论: | 第7-13页 |
一 问题的由来 | 第7页 |
二 关键概念释义 | 第7-13页 |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中与大众文化相近的文化形态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市民文化 | 第13-14页 |
第二节 20—30年代的上海文化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工农兵文艺”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孕育环境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 | 第18-22页 |
(一) 精英文化“启蒙性”与大众文化“世俗性”的冲突 | 第19-21页 |
(二) 精英文化“自律性”与大众文化“他律性”的冲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由于冲突引发的不同文化形态特征的模糊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影视传播的大众文化表现形式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影视传播所营造的两种文化时间 | 第26-33页 |
(一) 过去的文化时间 | 第30-32页 |
(二) 当下的文化时间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影视产品的生产方式 | 第33-38页 |
(一) 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直接生产 | 第34-36页 |
(二) 对精英高雅文化的再生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影视传播的大众文化效应 | 第38-53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进入文化消费 | 第38-42页 |
第二节 明星崇拜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娱乐至上 | 第45-49页 |
(一) 情景喜剧、贺岁片、戏说剧的出现 | 第46-47页 |
(二) 乡村文化的崛起 | 第47-48页 |
(三) 主旋律电影的变化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国际市场化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中文摘要 | 第56-60页 |
英文摘要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