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前言:“样板戏”及其由来 | 第12-16页 |
一、“样板戏”概念、内涵及由来 | 第12-13页 |
二、“样板戏”的社会影响 | 第13-14页 |
三、超越历史阶段的“样板戏” | 第14-15页 |
四、争论与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上篇 | 第16-68页 |
第一章 “样板戏”诞生背景与历程 | 第18-39页 |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二、五四时期戏剧评议 | 第21-25页 |
(一) 理论主张及得失 | 第21-22页 |
(二) 戏剧的“新”与“旧” | 第22-25页 |
三、延安时期的平剧改革 | 第25-29页 |
(一) 延安平剧院的创作及《逼上梁山》 | 第25-26页 |
(二) 毛泽东与戏剧舞台的变革 | 第26-29页 |
四、五十年代后期的戏剧改革 | 第29-39页 |
(一) 1958:戏剧改革的发端 | 第31-32页 |
(二) “两个批示”与文艺批判运动 | 第32-39页 |
第二章 “样板戏”的产生及创作 | 第39-68页 |
一、“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 | 第39-40页 |
二、“样板戏”作品的创作实绩 | 第40-52页 |
(一) 《红灯记》:电影-沪剧-京剧现代戏-“样板戏” | 第42-43页 |
(二) 《智取威虎山》:小说-话剧-京剧现代戏-“样板戏” | 第43-45页 |
(三) 《沙家浜》:革命回忆录-沪剧-京剧现代戏-“样板戏” | 第45-46页 |
(四) 《海港》:淮剧-京剧现代戏-“样板戏” | 第46-47页 |
(五) 《奇袭白虎团》:纪实报道-长篇报告文学-电影-京剧现代戏-“样板戏” | 第47-49页 |
(六) 《红色娘子军》:电影-芭蕾舞-“样板戏” | 第49-50页 |
(七) 《白毛女》:歌剧-芭蕾舞-“样板戏” | 第50-51页 |
(八) 《平原作战》:舞台剧-电影-京剧-“样板戏” | 第51-52页 |
三、江青与“样板戏” | 第52-58页 |
四、《红旗》与“样板戏”渊源 | 第58-68页 |
(一) 《红旗》——一本政治理论刊物 | 第58-59页 |
(二) 《红旗》与“样板戏”的关系 | 第59-68页 |
下篇 | 第68-145页 |
第三章 “样板戏”的价值与历史地位 | 第70-110页 |
一、“样板戏”对传统的革新 | 第70-85页 |
(一) “样板戏”艺术上的革新创造 | 第70-79页 |
(二) 选择突破传统的现实题材 | 第79-80页 |
(三) “样板戏”念唱的口语化 | 第80-84页 |
(四) “样板戏”的唱词及创作特色 | 第84-85页 |
二、“样板戏”英雄形象塑造 | 第85-89页 |
(一) 传奇英雄人物 | 第85-87页 |
(二) 普通人物形象 | 第87-88页 |
(三) 英雄母亲形象 | 第88-89页 |
三、“样板戏”艺术成就 | 第89-94页 |
(一) 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保存和再现 | 第89-90页 |
(二) 对京剧传统表演程式的运用和发扬 | 第90-92页 |
(三) 对传统念白的传承与超越 | 第92-93页 |
(四) 腔词音乐体系的应用 | 第93-94页 |
四、“样板戏”艺术价值 | 第94-99页 |
(一) 充分发挥和声的功能性与色彩性 | 第95-96页 |
(二) 充分发挥复调音乐的功能 | 第96页 |
(三) 充分发挥配器技术 | 第96-97页 |
(四) 新乐队编制的创立 | 第97-98页 |
(五) 新唱腔的创立 | 第98-99页 |
五、“样板戏”社会价值 | 第99-100页 |
六、“样板戏”历史地位 | 第100-110页 |
(一) 京剧现代戏改革的成果 | 第101-102页 |
(二) 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剧本演进 | 第102-105页 |
(三) 政治漩涡中的“样板戏” | 第105-107页 |
(四) “样板戏”独占文坛十年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样板戏”的谬误与今天的认识和评价 | 第110-138页 |
一、“样板戏”的谬误 | 第110-122页 |
(一) “样板戏”的理论谬误 | 第110-113页 |
(二) “样板戏”作品的谬误 | 第113-122页 |
二、理性地认识与评价“样板戏” | 第122-135页 |
(一) 为“样板戏”正名 | 第122-125页 |
(二) 凭心而论“样板戏” | 第125-135页 |
三、别论:关于“样板戏”的人性反思 | 第135-138页 |
第五章 “样板戏”论争考 | 第138-145页 |
一、争议中飞速发展的“样板戏” | 第138-140页 |
二、政治巨变中的历史命运 | 第140-141页 |
三、“样板戏”重现与各方争议 | 第141-143页 |
四、“样板戏”与文化艺术领域争鸣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文章情况 | 第148-149页 |
后记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