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6-7页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一、创造力的神经生理基础 | 第10-13页 |
1.创造力的生理唤醒水平、EEG脑电波研究 | 第10-11页 |
2.创造力的大脑定位研究 | 第11-13页 |
二、创造力的理论 | 第13-21页 |
1.Guildford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 第13页 |
2. Amabile的创造力三结构理论 | 第13-14页 |
3.Kris的初级思维加工理论 | 第14-15页 |
4.Csikszentmihaly的创造力系统模型 | 第15页 |
5.创造力的过程阶段理论:Wallas的创造力"四阶段理论"和Amabile的"五阶段论" | 第15-16页 |
6.创造力的内隐理论 | 第16-17页 |
7.创造力投资理论 | 第17-18页 |
8.我国学者提出的创造力理论 | 第18-20页 |
9.创造力的培养理论 | 第20-21页 |
三、本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假设 | 第21-28页 |
1、研究背景 | 第21-25页 |
2.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第25-28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9-44页 |
一、研究方法、材料与程序 | 第29-33页 |
1.创造力的测验 | 第29页 |
2.被试的选取 | 第29页 |
3.实验材料 | 第29-33页 |
4.实验程序 | 第33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33-44页 |
1.高低创造力组在认知抑制任务上的差异 | 第33-39页 |
2.高低创造力组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及汉诺问题解决上的差异 | 第39-44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4-50页 |
一、创造力与认知抑制 | 第44-46页 |
二、创造力与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及汉诺塔问题的解决 | 第46-5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