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基—溶剂吸收法处理含苯废气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含苯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 第8-9页 |
| ·含苯废气治理及回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含苯废气治理方法概述 | 第9-10页 |
| ·含苯废气回收性方法概述 | 第10-11页 |
| ·含苯废气处理的组合技术 | 第11-12页 |
| ·膜基—溶剂吸收技术 | 第12-20页 |
| ·膜基—溶剂吸收技术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膜基—溶剂吸收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 ·膜接触器的分类及优缺点 | 第15-18页 |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实验流程与实验步骤 | 第21-23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衡量指标 | 第26-27页 |
| 3 膜基—溶剂分离过程的研究 | 第27-39页 |
| ·苯在不同浓度NFM水溶液中亨利定律常数的测定 | 第27-30页 |
| ·进料气中苯含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吸收液的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气液相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气相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液相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吸收液进口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传质动力学模型 | 第39-49页 |
| ·动力学描述方程的分类 | 第39-42页 |
| ·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39-40页 |
| ·动力学经验公式 | 第40-42页 |
| ·传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气相传质系数的计算 | 第42-43页 |
| ·膜相传质系数的计算 | 第43-44页 |
| ·液相传质系数的计算 | 第44页 |
| ·总传质系数的计算 | 第44页 |
| ·模型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吸收剂浓度对气相苯出口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吸收液流速对气相苯出口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进料气流速对气相苯出口浓度的影响 | 第46页 |
| ·进料气苯含量对气相苯出口的影响 | 第46页 |
| ·沿管程和半径方向上的苯浓度分布 | 第46-47页 |
| ·在气相出口处沿径向的苯浓度分布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5 结论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