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宪政思想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 章士钊宪政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2-18页 |
|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章士钊思想的影响 | 第12-14页 |
| (二) 西方政治思想对章士钊思想的影响 | 第14-15页 |
| (三) 章士钊革命经历及其宪政思想的萌芽 | 第15-18页 |
| 二 章士钊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8-51页 |
| (一) 章士钊的宪政理念 | 第18-25页 |
| 1. 章士钊的宪法思想 | 第18-22页 |
| (1) 章士钊对立宪精髓的阐释 | 第18-20页 |
| (2) 对《临时约法》的评论 | 第20-21页 |
| (3) 对民国宪法的构想 | 第21-22页 |
| 2. 反对专制倡言宪政 | 第22-25页 |
| (二) 章士钊的政体理论 | 第25-28页 |
| 1. 从集权制到联邦制的转变 | 第25-26页 |
| 2. 反对总统制,主张内阁制 | 第26-28页 |
| (三) 章士钊的人民权利观念 | 第28-39页 |
| 1. 章士钊的自由权利观 | 第28-34页 |
| (1) 思想言论自由 | 第28-30页 |
| (2) 人身自由 | 第30-32页 |
| (3) 财产自由 | 第32-33页 |
| (4) 批判“以党治国”,捍卫自由权利 | 第33-34页 |
| 2. 章士钊的司法平等观 | 第34-39页 |
| (四) 章士钊关于宪政实现途径的设计 | 第39-51页 |
| 1. 政党政治论 | 第40-45页 |
| (1) 近代中国政党意识 | 第40-43页 |
| (2) 毁党造党论 | 第43-44页 |
| (3) 章士钊政党政治思想的特点 | 第44-45页 |
| 2. 民主政治论 | 第45-51页 |
| (1) 民主政治的基础—“中流社会” | 第45-48页 |
| (2) 民主政治的精神—“尚异”与“调和” | 第48-51页 |
| 三 章士钊宪政思想简评 | 第51-59页 |
| (一) 章士钊宪政思想的特点 | 第51-54页 |
| 1. 具有工具性倾向的务实思想 | 第51-52页 |
| 2. 思想内容丰富多变 | 第52-53页 |
| 3. 注重法学理论,风格独立超然 | 第53-54页 |
| (二) 章士钊宪政思想评析 | 第54-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