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经济思想 | 第11页 |
·西方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研究 | 第11-13页 |
·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内、外部环境 | 第11-12页 |
·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然性 | 第12-13页 |
·合作经济组织的变革主体 | 第13页 |
·协同论与合作经济组织 | 第13-14页 |
3. 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 第14-16页 |
·有利于畜牧业经济的组织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14页 |
·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牧民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 | 第14-15页 |
·提高了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信息渠道,为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创造了条件 | 第15页 |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协调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 第15-16页 |
4 西乌旗和镶黄旗的调查分析 | 第16-23页 |
·西乌旗和镶黄旗的自然资源状况 | 第16-17页 |
·西乌旗 | 第16页 |
·镶黄旗 | 第16-17页 |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西乌旗 | 第17页 |
·镶黄旗 | 第17-19页 |
·合作经济组织能为牧民家庭提供的服务项目 | 第19-20页 |
·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方式 | 第20-22页 |
·注册登记 | 第20页 |
·管理机构、决策机制 | 第20页 |
·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 | 第20-21页 |
·组织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发展趋势分析 | 第22-23页 |
5 西乌旗和镶黄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制约牧民没有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身发展问题 | 第24-26页 |
·外部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 第26-27页 |
6. 对策分析 | 第27-34页 |
·应借鉴世界各国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经验 | 第27页 |
·完善和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 | 第27-30页 |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 第28页 |
·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类型 | 第28-30页 |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 第30页 |
·规范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内容 | 第30-31页 |
·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应不断规范和发展 | 第30-31页 |
·进一步完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 第31页 |
·优化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环境 | 第31-33页 |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 第31-32页 |
·加强对牧民进行合作制教育和培训 | 第32页 |
·健全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32-33页 |
·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 第33页 |
·发展合作社文化,培育牧民的人文精神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