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以潘西煤矿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4页 |
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24-35页 |
·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 第24-29页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29-35页 |
3 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3页 |
·地质构造 | 第35-37页 |
·底板岩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 | 第37-38页 |
·含水层的富水性 | 第38-39页 |
·含水层水头压力 | 第39-40页 |
·矿山压力 | 第40-41页 |
·地应力 | 第41-43页 |
4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 第43-66页 |
·煤层底板应力状态 | 第43-47页 |
·煤层顶、底板岩层运动规律 | 第47-49页 |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研究 | 第49-56页 |
·原始导升带及采动导升带研究 | 第56-61页 |
·底板岩层阻水性能评价 | 第61-63页 |
·煤层底板突水动态机理 | 第63-66页 |
5 断裂构造突水机制 | 第66-73页 |
·导水断层引起的突水 | 第66-68页 |
·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 | 第68-71页 |
·潘西煤矿断层突水规律分析 | 第71-73页 |
6. 煤层底板滞后突水机理研究 | 第73-97页 |
·单一裂纹的流变断裂理论 | 第73-77页 |
·采场底板裂隙的流变断裂模型 | 第77-80页 |
·裂隙蠕变贯通机制 | 第80页 |
·裂隙的起裂与贯通 | 第80-86页 |
·节理岩体强度预测 | 第86-87页 |
·裂隙扩展的数值模拟 | 第87-96页 |
·煤层底板滞后突水机理 | 第96-97页 |
7 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研究 | 第97-115页 |
·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法 | 第97-107页 |
·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软件开发 | 第107-115页 |
8 潘西煤矿19煤开采徐、奥灰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 第115-140页 |
·19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115-127页 |
·徐、奥灰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 第127-132页 |
·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 | 第132-140页 |
9 结论及展望 | 第140-143页 |
·主要结论 | 第140-142页 |
·展望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9页 |
详细摘要 | 第15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