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轮胎模型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简介及其分类 | 第9-11页 |
·直接式TPMS | 第9-10页 |
·间接式TPMS | 第10-11页 |
·直接式TPMS 与间接式TPMS 的比较 | 第11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轮胎压力监测方法 | 第16-25页 |
·轮胎半径估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19页 |
·轮胎力学模型的引入 | 第16-17页 |
·汽车行驶方程的简化 | 第17-18页 |
·驱动轮轮胎半径估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基于轮胎模型的参数估算方法 | 第19-24页 |
·最小二乘法回顾 | 第19-20页 |
·车轮角速度计算 | 第20页 |
·参考车速计算 | 第20-21页 |
·驱动轮轮胎半径估计 | 第21-23页 |
·从动轮轮胎半径估计 | 第23-24页 |
·轮胎压力监测方法的确立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轮胎压力监测方法试验研究 | 第25-31页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 | 第26-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1-44页 |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 第31页 |
·输入信号处理电路 | 第31-34页 |
·放大电路 | 第32-33页 |
·整形电路 | 第33-34页 |
·隔离电路 | 第34页 |
·单片机的选择及特点 | 第34-35页 |
·系统电源电路 | 第35-37页 |
·LM2576T-5 简介 | 第36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37-38页 |
·MAX813L 的引脚及功能 | 第37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显示电路 | 第38-39页 |
·七段LED 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连接方式 | 第38-39页 |
·显示电路设计 | 第39页 |
·报警电路 | 第39-41页 |
·系统硬件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41-42页 |
·硬件电路的制作 | 第42-43页 |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则 | 第42页 |
·印刷电路板的完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4-53页 |
·开发语言及开发环境简介 | 第44页 |
·系统存储资源及I/O 口分配 | 第44-45页 |
·存储器资源分配 | 第44-45页 |
·I/O 口分配 | 第45页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5-46页 |
·各子程序模块的设计 | 第46-51页 |
·上电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 第46-47页 |
·角速度、车速计算模块 | 第47页 |
·轮胎半径估算模块 | 第47-48页 |
·数据比较模块 | 第48-49页 |
·显示程序模块 | 第49-50页 |
·报警模块 | 第50-51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 | 第53-57页 |
·概述 | 第53页 |
·调试内容 | 第53页 |
·调试方案 | 第53-54页 |
·系统硬件电路调试 | 第54-55页 |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第54页 |
·硬件电路的调试 | 第54-55页 |
·模拟和数字接口部分 | 第55页 |
·系统软件调试 | 第55-56页 |
·比较程序模块的调试 | 第55页 |
·显示程序模块的调试 | 第55-56页 |
·报警程序模块的调试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