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显示仪表论文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记录仪的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16页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第12-14页
     ·记录仪表简述第12页
     ·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第12页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第12-13页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第13-14页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第16-19页
   ·系统总体框图第16页
   ·数据记录仪功能需求第16-17页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第17-18页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第18-19页
第三章 数据记录仪硬件设计第19-42页
   ·ARM简介第19页
   ·ARM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第19-22页
     ·RISC体系结构第19-20页
     ·ARM微处理器寄存器结构第20-21页
     ·ARM微处理器工作状态第21页
     ·ARM微处理器应用领域第21-22页
   ·LPC2292简介第22-25页
   ·通讯接口电路设计第25-32页
     ·CAN总线介绍第25-26页
     ·CAN总线接口设计第26-28页
       ·LPC2292 CAN模块简介第26页
       ·PCA82C250收发器简介第26-27页
       ·CAN总线接口电路第27-28页
     ·RS-485通讯接口电路设计第28-29页
     ·JTAG调试接口设计第29-30页
     ·USB接口电路第30-32页
   ·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第32-36页
     ·Flash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第32-34页
     ·SRAM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第34-36页
   ·液晶显示及键盘第36-40页
     ·液晶电路接口设计第36-39页
       ·液晶简介第36-37页
       ·LCD接口设计第37-39页
     ·键盘电路设计第39-40页
   ·RTC电路设计第40-42页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移植及驱动编程第42-72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第42-46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种类第42-44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第44页
     ·使用实时操作系统的必要性第44-45页
     ·实时操作系统的优缺点第45-46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第46-55页
     ·UC/OS内核运行机制第47-51页
     ·时钟管理第51-52页
     ·任务通讯与同步第52-55页
   ·UC/OS-Ⅱ在LPC2292上的移植第55-61页
     ·设置与编译器相关代码(OS_CPU.H)第56-58页
     ·与处理器相关的4个汇编函数(OS_CPU_A.ASM)第58-60页
     ·与操作系统相关的6个C语言函数(OS_CPU_C.C)第60-61页
   ·图形系统UCGUI移植第61-64页
   ·文件系统UCFS第64-66页
     ·Flash盘的FAT原理第64-65页
     ·NAND Flash低层驱动第65-66页
     ·文件系统实现第66页
   ·外围设备驱动程序第66-72页
     ·串口驱动第66-67页
     ·CAN总线驱动第67-68页
     ·RTC时钟驱动第68页
     ·键盘驱动第68-70页
     ·USB驱动第70-72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测试第72-85页
   ·ADS仿真开发环境概述第72-74页
     ·CodeWarrior IDE集成开发环境第72-73页
     ·AXD调试器第73页
     ·仿真器简介第73-74页
   ·软件设计第74-76页
     ·系统任务和中断划分第74-75页
     ·系统任务优先级设定第75页
     ·操作系统启动过程第75-76页
   ·系统实现第76-80页
     ·系统自检及初始化第76-77页
     ·任务实现第77-80页
   ·系统运行界面第80-85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5-87页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85-86页
   ·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第86页
   ·结束语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附录第89-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淀汾酶对大鼠心室肌和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下一篇: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多期增强CT特征与血管生成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